我用AI学历史
超小超大

第73章 商朝复兴者——景王 (4-1)

在商朝中期的历史进程中,太戊是一位极具转折意义的君主。他姓子,名伷,在甲骨文卜辞中被记作“大太戊”“天戊”——“大”凸显其在位时间之长与功绩之重,“天”则暗含后世对其“承天命、兴王朝”的尊崇。从家族谱系来看,太戊的身份极为尊贵:他是商王太甲的孙子、太庚的儿子,小甲与雍己的弟弟,妥妥的王室直系血脉。这种出身让他自出生起便浸润在亳都王宫的奢华氛围中——每日听着青铜编钟奏响的雅乐,享用着来自各地的珍馐美味,身边围绕着侍奉的奴隶与教导礼仪的师傅,成长轨迹完全遵循“未来君主”的标准模式。

公元前1485年,雍己去世,太戊以“弟承兄业”的方式继位,成为商朝第九任君主。彼时的商朝,经雍己十二年的昏庸统治,早已不复太甲、太庚时期的繁荣:朝堂上奸佞当道,正直大臣或被罢官或被流放;地方上诸侯离心,莱夷、荆楚等势力多年不朝贡;民间则因赋税繁重、水利失修,流民四起,农业生产濒临停滞。面对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初登王位的太戊却并未展现出应有的责任感,反而陷入了“温柔乡”的迷醉之中。

继位初期的太戊,完全被王宫的奢靡生活裹挟。他下令扩建后宫,从各地挑选美女充实其中,每日与妃嫔们在“琼室”(玉石装饰的宫殿)中饮酒作乐,甚至常常因通宵宴饮而荒废早朝。为满足自己的享乐需求,他还打破雍己时期已有的赋税上限,进一步向百姓征收“贡赋”,要求地方官员进贡珍奇玉石、稀有兽皮与名贵木材——这些财物最终都被用于王宫的装饰与宴饮的挥霍。朝堂之上,太戊对阿谀奉承之臣极为信任,任命善于讨好自己的宠臣担任要职,而这些人掌权后,便勾结地方官员贪污腐败,将本就空虚的王室财政进一步掏空。

当时的亳都王宫,几乎成了“享乐之所”的代名词:白天,宫人们忙着准备宴席、排练歌舞;夜晚,宫殿内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与欢笑声彻夜不绝。有正直的老臣曾冒死进谏,跪在王宫门前恳请太戊“以国事为重,体恤百姓疾苦”,却被太戊斥为“多管闲事”,甚至下令将其杖责后流放边疆。在这样的统治下,商朝的衰落之势愈发明显——边境传来诸侯异动的消息,民间流民起义的规模不断扩大,朝堂上无人敢提及“改革”“振兴”,整个王朝仿佛正一步步滑向覆灭的深渊。

太戊在位第七年(公元前1479年),一件违背自然规律的怪事,彻底打破了他沉迷享乐的状态——亳都的朝堂之上,竟然长出了桑树与谷子。要知道,桑树多生长在田野或农家院落,用于养蚕缫丝;谷子则是农田里的主要作物,依赖农耕培育。这两种本应在野外生长的植物,却从朝堂砖石的缝隙中钻出来,嫩绿的枝叶在庄严的朝堂上肆意伸展,谷穗甚至随着风轻轻晃动,形成了“桑谷共生于朝”的奇特景象。

这一现象在商朝引发了巨大震动。商代是一个“敬天事鬼”的时代,人们普遍认为“天象、物象皆与国运相关”,任何异常的自然现象都是“上天示警”。朝堂作为商王理政、与诸侯议事的核心场所,更是被视为“国运象征”,如今竟有野生长于其中,在时人眼中,无疑是“王朝将亡”的不祥之兆。消息传到太戊耳中时,他正与宠臣在后宫宴饮,听闻此事后,酒意瞬间消散,内心被深深的恐惧攫住——他虽沉迷享乐,却也深知商朝“敬天”的传统,明白这一怪象绝非偶然。

就在太戊陷入恐慌、不知所措之际,时任卿士的伊陟主动站了出来。伊陟是开国功臣伊尹的儿子,自小受父亲熏陶,不仅精通治国之道,更深谙商代“以天命劝诫君主”的政治智慧。他早已对太戊的怠政深感忧虑,却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劝谏时机,如今“桑谷共生”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扭转王朝命运的希望。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大学语文大大 连载中
大学语文大大
。_391140830580963055
0.5万字10个月前
十六班演绎 连载中
十六班演绎
墨澜书生
(无后宫,无系统,无套路,有穿越,不无脑,半爽文,介意者慎入)初中16班,原本正在上课的全班师生都穿越到了一个封建的异世界,他们虽觉得对方名......
1.9万字10个月前
塞琉古帝国兴亡录 连载中
塞琉古帝国兴亡录
风趣的寒江雪柳
这是一部讲述塞琉古帝国的书
3.8万字9个月前
抗日战争时代鬼神怪谈 连载中
抗日战争时代鬼神怪谈
清音寻梦
抗日战争群魔无首,当时许多神仙贪生怕死,不敢出面,只有极少数的人出面迎战了。
0.8万字9个月前
继汉 连载中
继汉
周道倭迟
“继,续也。”——《说文》,汉朝四百年之伟业,何至一夕间倾颓。后世之人一朝魂穿,附身于刘备之身,愿试手,补天裂。
1.2万字4个月前
我用AI学历史 连载中
我用AI学历史
天民思想
一款很爽的AI系统学习软件助我学习历史,并可如同看5D电影般融身入历史场景中去切身体验历史过程,还可以能动地去改变决策进行推演历史的发展,更......
118.9万字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