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二十三年,“商汤被囚夏台”的消息如同惊雷般划破中原上空,搅动了整个天下的局势。对夏朝而言,这是夏桀试图掌控诸侯的“威慑之举”;对商国而言,这是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而对伊尹、仲虺来说,这是考验谋略、逆转乾坤的“关键棋局”。从搜集奇珍贿赂夏廷,到借妹喜与宠臣之口游说夏桀,再到商汤归国立志灭夏,每一步都充满了惊险的博弈,最终不仅让商汤虎口脱险,更让夏朝的覆灭命运加速到来。
“商汤被夏桀囚禁于夏台”的消息,并非通过官方渠道传播,而是由一位从夏都斟鄩逃亡的商国随从带出。这位随从历经数日奔波,终于抵达商国都城亳城,当他在朝堂上气喘吁吁地说出“主公被囚”时,整个商国朝堂瞬间陷入死寂——所有人都明白,商汤不仅是商国的君主,更是反夏势力的“精神旗帜”,他的安危,直接关系到整个反夏联盟的存亡。
商汤被囚的消息传出后,商国境内首先出现了恐慌。百姓们聚集在亳城的街道上,担忧地议论着:“商侯被抓,夏桀会不会派兵来攻打我们?”“没有商侯,谁来带领我们对抗暴政?”一些从夏朝逃来的流民,甚至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再次逃亡——他们害怕夏桀的报复,更担心失去商汤庇护后,会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朝堂之上,大臣们的意见也出现了分歧。以武将为主的一派,主张“立即出兵夏都,强行救出主公”,他们认为“商国军队已具规模,若趁夏朝精锐损耗之际进攻,未必不能成功”;而以文官为主的一派,则反对贸然出兵,认为“夏都防御坚固,且韦、顾、昆吾三国虎视眈眈,若出兵失利,商国将万劫不复”。两派大臣争论不休,朝堂陷入混乱。
就在此时,伊尹与仲虺站了出来。伊尹环视众人,语气坚定地说:“主公被囚,我们更需冷静。慌乱无济于事,唯有制定周密之策,才能救回主公,保全商国。”仲虺则补充道:“夏桀囚禁主公,无非是想削弱商国势力。我们若自乱阵脚,恰恰中了他的圈套。当下首要之事,是稳定民心,再图营救之策。”两人的话,如同定海神针,让混乱的朝堂逐渐平静下来——众人都清楚,在这危急时刻,唯有伊尹与仲虺的智慧,才能带领商国走出困境。
消息不仅震动了商国,更传遍了天下诸侯与方国。在夏朝的属国中,诸侯们得知“商汤因扩张势力被囚”后,无不感到恐慌。商汤是当时诸侯中实力最强、威望最高的一位,连他都能被夏桀随意囚禁,其他弱小诸侯的命运可想而知。
位于夏朝东部的薛国(今山东滕州一带),国君薛侯得知消息后,连夜召集大臣商议:“夏桀残暴无度,今日囚商汤,明日便可能囚我等。若不早做打算,薛国必遭灭顶之灾!”最终,薛侯决定秘密派遣使者前往商国,表达“愿与商国结盟,共抗夏桀”的意愿。
类似的场景,在多个诸侯国内上演。原本中立的方国(如郯国、莒国),开始向商国示好;甚至一些夏朝的忠实属国(如豕韦国的旁支),也私下与商国联络,试探反夏的可能性。夏桀本想通过囚禁商汤“威慑诸侯”,却没想到适得其反——他的暴政与专横,让更多诸侯意识到“依附夏朝终将自取灭亡”,反而加速了反夏联盟的形成。
据《墨子·非攻下》记载,当时“诸侯闻汤在夏台,皆畔桀而归汤”,短短一个月内,就有十几个诸侯派遣使者前往亳城,表达归附之意。这些诸侯的支持,不仅为商国后续的营救行动提供了舆论支持,更让商汤在被囚期间,依然保持着“反夏领袖”的威望——这是夏桀始料未及的。
稳定住商国与诸侯的局势后,伊尹与仲虺开始着手制定营救商汤的计划。他们深知,夏桀贪财好色,且耳根子软,容易被身边人影响。因此,两人决定采取“以利诱之,以言劝之”的策略——用奇珍异宝与美女收买夏桀身边的宠妃与重臣,再通过他们游说夏桀,释放商汤。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