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夏桀早已被奢靡生活蒙蔽了双眼,伊尹的话,在他听来不过是“厨师的胡言乱语”。他不仅没有反思,反而更加沉溺于夜宫的享乐,甚至一个月都不上朝处理国事。伊尹见劝说无望,便悄悄离开了西河王宫,返回亳城,向商汤汇报夏朝的情况。
伊尹回到亳城后,向商汤详细描述了夏朝的腐朽与夏桀的残暴,并提及了与夏桀的最后一次对话——当时夏桀带着自负的语气说:“人民跟我的关系,就如同天空中的月亮和太阳。月亮从未灭亡,太阳又怎会灭亡呢?”
商汤听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夏桀的这句话,既是对自己权力的盲目自信,也是对民心的彻底无视。为了验证民心向背,商汤决定利用这句话,进行一次“民心试探”——他派人将夏桀的话传播到夏朝的各个方国,看看百姓们的反应。
消息传开后,夏朝百姓的愤怒彻底爆发了。长期的暴政早已让他们忍无可忍,夏桀“太阳与月亮”的比喻,更是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怒火。在西河、老丘等夏朝的核心地区,百姓们纷纷指着天空中的太阳,高声咒骂:“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宁愿与你同归于尽!)
这句话如同惊雷般,传遍了整个中原大地。它不仅表达了百姓对夏桀的极度憎恨,更象征着民心的彻底背离——当百姓宁愿与君主同归于尽,也不愿再忍受其统治时,这个王朝的灭亡,已只是时间问题。
“时日曷丧”的咒骂,很快也传到了夏桀的耳中。他得知后,既愤怒又恐慌,下令大肆抓捕咒骂他的百姓,却无法阻止这句话的传播。相反,他的镇压,让更多百姓心向商汤,甚至有诸侯直接派使臣前往亳城,表示愿意支持商汤伐夏。
此时的商汤,深知“天时、地利、人和”已全部具备。他召集诸侯,在亳城举行会盟,宣布讨伐夏桀。诸侯们纷纷响应,很快便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联军。商汤率领联军,一路向西,直指西河王宫。夏朝的军队早已军心涣散,根本无法抵挡联军的进攻,纷纷倒戈投降。
夏桀得知商汤大军压境的消息后,才真正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他慌忙组织残余的军队,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一带)与商汤联军展开决战。然而,此时的夏朝军队,不仅人数远远少于联军,士气更是低落到了极点——士兵们要么思念家乡的亲人,要么对夏桀充满怨恨,根本无心作战。
决战开始后,商汤联军以“替天行道”为口号,奋勇杀敌;而夏朝军队则一触即溃,纷纷四散奔逃。夏桀见大势已去,带着妺喜与少量亲信,乘坐马车逃往南巢(今安徽巢湖一带)。商汤率领联军追击,最终在南巢抓获了夏桀。
商汤没有处死夏桀,而是将他流放至南巢的荒山中,让他在那里度过余生。夏桀在流放地,看着远处的中原大地,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但为时已晚。不久后,他便在孤独与绝望中死去,妺喜也随之自杀。
随着夏桀的死亡,延续了四百余年的夏朝正式灭亡。商汤在亳城举行登基仪式,建立了商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轻徭薄赋,重用伊尹、终古等贤才,很快便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与诸侯的支持,中原大地重新恢复了安定与繁荣。
夏桀的灭亡,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它证明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真理——君主若忽视民心,沉溺享乐,即便拥有强大的权力,也终将被历史抛弃。而终古、关龙逄、伊尹的事迹,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忠臣”与“智者”的典范,他们的选择与坚守,不仅影响了商朝的政治格局,更深刻塑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念。
从夏朝的灭亡到商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完成了第一次“王朝更替”。这段历史,不仅是一段悲壮的往事,更是一面镜子,时刻警示着后世君主:唯有以民为本,勤政爱民,才能让王朝长治久安;若学夏桀暴政,终将重蹈其覆辙,落得“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下场。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