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AI学历史
超小超大

第23章 地皇神农 (3-1)

我的指尖在屏幕上滑动,AI推送的远古谱系如流沙般掠过——乌金氏、混沌氏这些名号虽似曾相识,却只留下寥寥数语的简介,仿佛历史长河中模糊的礁石。直到“地皇神农氏“的条目出现,那些零散的文字才突然凝聚成生动的画卷,将一段跨越两千余年的文明史诗缓缓铺展。

  从伏羲女娲之后的87帝传承,到阴康氏与无怀氏主导的“因提纪“,再到神农氏政权终结于炎黄合并,这段始于公元前5700年的漫长岁月,不仅在考古地层中留下了彩陶的绚烂印记,更在华夏民族的集体记忆里,刻下了“神农“二字所承载的文明密码。

  昊英氏统治的最后岁月,古黄河下游的沼泽地带正悄然孕育着一场生存革命。有巢氏部落的先民们不再满足于洞穴的幽暗潮湿,他们用坚韧的藤蔓将树枝捆扎成架,再覆以茅草,搭建起离地数尺的“树屋“——这种被后世称为“巢居“的建筑,不仅能抵御毒蛇猛兽的侵袭,更标志着人类第一次主动摆脱对自然洞穴的依赖。考古发现的安徽寿县华祖乡遗址中,那些散落的碳化木构件与编织物残片,或许正是有巢氏“构木为巢“的实物见证。

  有巢氏的智慧远不止于建筑。他们以“草木之实“为主食,在采集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植物生长的规律:掉落的谷粒在雨水滋润后会萌发新芽,来年便能收获更多果实。于是,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播撒种子、清除杂草,原始农业的雏形就这样在树屋之下诞生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让部落人口迅速增长,曾经分散的族群聚集起来,形成了以“巢邑“为中心的大型聚落。

  公元前5721年,当帝鳕河的权杖传递到汝信手中时,这个风姓女子以有巢氏的名号在遂城称帝,不仅开启了伏羲女娲政权第88任帝的统治,更宣告了神农时代的正式降临。

  汝信的统治犹如一束晨光,照亮了文明进阶的道路。她在位的39年间(公元前5721-前5682年),将巢居技术推广到整个部落联盟,使得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树屋村落“。考古学家在河南驻马店泌阳县的卧牛山遗址中,发现了同时期的柱洞群与陶器作坊,印证了当时定居生活的普及。

  汝信之后,罗秦继位为第89任帝,这位风姓首领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他教人制作石制耒耜,改进耕作效率;制定简单的历法,指导播种时机;甚至建立了最早的“谷仓“——那些深埋地下的陶罐,至今仍能看到储存谷物的痕迹。

  罗秦晚年,来自葛天氏部落的风诰接过了政权接力棒。葛天氏以“乐舞“闻名后世,传说他们创作的《葛天氏之乐》中有“遂草木,奋五谷“的歌词,生动描绘了先民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风诰将这种农耕文化推向新的高度,他组织部落成员开垦荒地,兴修简易的灌溉沟渠,使得粮食产量较有巢氏时期增长了近三倍。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距今约5500年的碳化稻谷,颗粒饱满均匀,显示出人工选育的痕迹,这正是葛天氏时代农业进步的有力佐证。

  当“神农氏“的名号逐渐取代“有巢氏“成为部落联盟的象征时,一个关于姓氏与传承的谜题也随之产生。《帝王世纪》记载的“炎帝风姓,居姜水,后代改姓姜“,揭示了这段历史的复杂脉络。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过渡的时期,“风姓“作为伏羲女娲的嫡系姓氏,代表着政权的正统性;而“姜姓“的出现,则与炎帝部落的活动区域密切相关——宝鸡清姜河与岐山岐水流域的考古发现表明,这里的先民擅长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姜“字从“羊“从“女“,既暗示了畜牧业的发展,也保留了母系社会的印记。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大学语文大大 连载中
大学语文大大
。_391140830580963055
0.5万字10个月前
二战新纪史 连载中
二战新纪史
墨澜书生
「非正史,全编,不要信,不要被误导,主写新世纪的非洲战场」在这个新的世界线中,一战时期,各国忙于内战,无暇南望,一位叫张梓涵的中国人前去非洲......
3.3万字10个月前
十六班演绎 连载中
十六班演绎
墨澜书生
(无后宫,无系统,无套路,有穿越,不无脑,半爽文,介意者慎入)初中16班,原本正在上课的全班师生都穿越到了一个封建的异世界,他们虽觉得对方名......
1.9万字10个月前
回顾一一历史 连载中
回顾一一历史
明晨舒文或林百川
0.4万字10个月前
塞琉古帝国兴亡录 连载中
塞琉古帝国兴亡录
风趣的寒江雪柳
这是一部讲述塞琉古帝国的书
3.8万字9个月前
抗日战争时代鬼神怪谈 连载中
抗日战争时代鬼神怪谈
清音寻梦
抗日战争群魔无首,当时许多神仙贪生怕死,不敢出面,只有极少数的人出面迎战了。
0.8万字9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