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火绒——那是用干燥的艾草和芦花混合制成的,极易燃烧。我拿起两块燧石,轻轻一撞,火星顿时溅落在火绒上。起初只是几点微弱的红光,我连忙俯下身,用嘴轻轻吹了几口气,没过多久,一缕青烟升起,紧接着便是一小簇火苗“噗”地一声窜了起来!
“燃起来了!真的燃起来了!”队伍里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众人立刻围了上来,瞪大了眼睛看着那簇跳动的火苗,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有人忍不住伸手想去触摸,又被烫得赶紧缩了回去,引得大家一阵欢笑。“太神奇了!这石头竟然能自己生出火来!”“以后再也不用费劲钻木头了!”赞叹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喜悦。
兴奋过后,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给这种神奇的石头起个名字。有人说叫“火花石”,有人说叫“引火石”,最后还是华蕊提议:“是首领先发现了这石头的用处,不如就用首领的名字来命名吧,叫‘燧石’如何?”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赞同:“好!就叫燧石!”
从此,燧石便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贝。无论是在岩洞中生火取暖,还是在野外烤制食物,只需拿出燧石轻轻一撞,便能迅速引火。这比以往的钻木取火不知便捷了多少,也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里能更快地获得温暖,在狩猎归来后能更快地享用美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族群越来越壮大。华蕊、华香、华雨三姊妹的孩子们又陆续生下了新的生命,岩洞里的笑声越来越多,原本宽敞的岩洞渐渐显得拥挤起来。每天外出狩猎和采集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周围的猎物和野果也渐渐变得稀疏,有时为了找到足够的食物,我们甚至要走到比以往远一倍的地方。
“首领,东边的林子快没什么猎物了,要不我们再往南走走?”有猎手向我提议。
我望着岩洞外嬉戏打闹的孩子们,心中明白,继续挤在这一片区域已经不是长久之计了。族群的壮大是好事,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资源的紧张。如果不及时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恐怕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
经过好几个夜晚的深思熟虑,我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族中已经长大成人并且成了家的子女们,带着自己的小家庭,外出开辟新的家园。
“你们都已长大,有了自己的本领,也有了自己的家人,”我召集了那些年轻的夫妇们,语重心长地说,“这片土地已经养不起我们所有人了,你们需要去更远的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家园。这不仅是为了缓解我们现在的压力,更是为了让我们的族群能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年轻人们起初有些不舍,但他们也明白我的苦心,纷纷点头同意。
为了让他们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居住地,我把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一一传授给他们。“找地方,首先要看地势,”我在地上用树枝画出简单的图形,“不能选对着北风的地方,冬天会冷得受不了;不能选低洼的地方,下雨容易被淹;也不能选常年见不到太阳的地方,人住着容易生病。最好是选向阳、地势稍高、附近有水源的地方,这样既暖和,又不怕洪水,取水也方便。”
我一边说,一边依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画出不同的地形图案,详细解释每个方位可能遇到的气候和环境。比如东方多丘陵,春天来得早,适合种植;南方多河流,水源充足,但夏天雨水多,要注意防洪;西方多山地,猎物多,但地势陡峭,要注意安全;北方寒冷,冬天长,要选背风的山谷。
我没想到的是,这些当初为了方便讲解而画的简单图案,后来竟被后人不断完善,渐渐演变成了神秘的“河图”和“洛书”,成为了指导人们认识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典籍。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