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鹿发出一声凄厉的哀鸣,猛地抬起头,踉跄着想要逃跑。但箭头深入骨肉,剧痛让它根本跑不稳,没走几步就重重地摔倒在地,四肢还在徒劳地蹬着。我快步追上去,举起标枪,对准它的心脏狠狠刺了下去。几秒钟后,它的身体便不再动弹了。
扛起这头足有百十来斤的梅花鹿往回走时,阳光正斜斜地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想着岩洞里堆积的虎肉干、鱼干,再加上这头鹿,今年过冬的肉食储备总算有了些底气,心里不由得涌上一股踏实的满足感。
只是处理这些肉需要不少盐,石窠里剩下的盐晶已经不多了。看来,明天还得再去一趟那个小山洞取卤水,顺便也去河边碰碰运气,看能不能再射几条鱼。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就出发了。河边的雾气还没散尽,像一层薄薄的纱笼罩在水面上,鱼儿在水里游弋的影子隐约可见。我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搭箭瞄准——这些天练下来,箭术已经熟练了不少。“嗖”的一箭射出,水面“噗”地溅起一朵水花,一条足有两尺长的大鱼翻着白肚皮浮了上来。接连又射了几箭,收获了四条大鱼,足够吃好几天了。
取完卤水回到岩洞时,华蕊她们正忙着往洞里搬柴禾。华香和华雨扛着一捆捆枯枝,额头上渗着汗珠,华蕊则在洞口整理柴堆,把粗细不一的柴禾分门别类地码好,看起来整整齐齐。见我回来,华蕊直起身,擦了擦汗笑道:“今天采的柴够烧好几天了。”
除了柴禾,岩洞的角落里还堆着不少野果和坚果。金黄的柿子、深红的山楂、紫黑的山葡萄,一串串、一捧捧,散发着酸甜的香气;还有核桃、板栗,被华香用石锤敲开了外壳,露出饱满的果仁,装在掏空的竹筒里。“这些坚果能放很久,”华蕊指着竹筒说,“往年冬天,主要就靠它们填肚子。”
我把鱼和卤水放下,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很是欣慰。但我没太多时间参与采集——织网的事,已经迫在眉睫了。
织网是个慢功夫。首先得把麻纤维搓成麻绳,这一步最耗时间。我坐在火堆旁,取几缕晒干的麻纤维,左手固定一端,右手反复揉搓,让纤维绞缠在一起,变成一根结实的绳子。华蕊她们闲下来时,也会过来搭把手,华雨的手指最巧,搓出来的麻绳又细又匀,比我搓的还好。
搓够了麻绳,就开始编织。我先在两根粗壮的树枝上系上几根主绳,作为渔网的“骨架”,然后用细麻绳在主绳之间来回穿梭,编织出一个个菱形的网目。这活儿得全神贯注,稍一分神就会编错。有时候编着编着,忽然发现某个网目太大,就得拆掉重编——网目大小很关键:太大了,小鱼会从网眼里溜走;太小了,又会被水草缠住,还费麻线。而且网目大小得和麻绳的粗细匹配,捕大鱼的网,绳要粗、目要大,才能经得起大鱼的挣扎;捕小鱼的网,绳细些、目小些,才能提高效率。
就这样,每天除了处理食物、偶尔外出打猎,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火堆旁织网。华蕊她们采集回来,就围坐在旁边,一边剥坚果,一边看着我编织,时不时问上几句。华雨总爱凑得最近,手指跟着我的动作比划,嘴里念叨着:“原来网是这么编的呀,等织好了,我们是不是每天都能吃鱼了?”
我笑着点头:“等网织好了,不仅能吃鱼,说不定还能捕到水鸟呢。”
她的眼睛更亮了,立刻拿起一根麻绳:“我也来学!”
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再看看岩洞外堆积的柴禾、洞里满满的食物,还有手里渐渐成形的渔网,我忽然觉得,这个冬天,或许会比想象中暖和得多。
我用AI学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