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城外的护城河结着薄冰,沈砚率部抵达时,李光弼正站在攻城车旁,望着城头的叛军旗帜冷笑。这位河东节度使生得面如重枣,胯下的乌骓马喷着白气,见了沈砚便扬鞭笑道:“沈将军来得正好!崔乾祐那厮被我困在城里,正等着你来割他的脑袋呢!”
沈砚翻身下马,与他交握的手同样布满老茧:“李元帅围城三日,想必早已布好局了。”
“布好了局,就缺你这把快刀。”李光弼指向城头,“崔乾祐手下有三万精兵,都是安禄山的嫡系,硬攻怕是要损兵折将。我寻思着,不如引他们出来打一场野战。”
两人走到地图前,李光弼指尖点在城南的一片开阔地:“这里是洨水河谷,两侧是山,中间只有一条窄路。你带河西骑兵埋伏在东侧山谷,我率军佯攻西门,把叛军引到河谷里——到时候前后夹击,保管他插翅难飞。”
沈砚看着地图上的河谷,眉头微蹙:“叛军吃过几次亏,未必会轻易追击。”
“他们会的。”李光弼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崔乾祐在潼关赢过我,总觉得我是囊中之物。我再让士兵扮作溃兵,丢些粮草军械,他定会贪功追击。”
三日后,西门外果然响起震天的喊杀。李光弼的军队“溃败”得恰到好处,丢在路边的粮车翻倒着,散落的粟米混着冻泥,看起来狼狈又真实。城头上的崔乾祐果然按捺不住,亲率两万骑兵冲出城门,马蹄踏碎薄冰,溅起的水花在风中凝成霜。
“追!别让李光弼跑了!”崔乾祐的吼声隔着河谷传来,他的银甲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极了当年潼关城下的嚣张。
沈砚伏在东侧山谷的灌木丛中,看着叛军骑兵如潮水般涌入河谷。他们的阵型渐渐散乱,不少人弯腰去捡路边的粮草,全然没察觉两侧山头上的杀机。
“再等等。”沈砚按住身边躁动的亲兵,目光紧盯着河谷入口——崔乾祐的中军还在后面,那才是最肥的猎物。
直到最后一面“崔”字将旗进入河谷,沈砚猛地挥下长枪:“杀!”
两侧山谷突然滚下巨石,砸断了叛军退路。河西骑兵如猛虎下山,从山坡上直冲而下,马蹄踏碎薄冰的脆响,混着叛军的惨叫,在河谷中炸开。
崔乾祐这才惊觉中计,怒吼着挥刀迎战,却被李光弼的军队堵在河谷深处。唐军从前后两侧挤压,叛军像被夹在石缝里的鱼,只能徒劳地挣扎。
沈砚的长枪与崔乾祐的弯刀在乱军中相撞,火花溅在结冰的河面上。“潼关的账,今日该算了!”沈砚的声音裹着杀气,长枪如毒蛇出洞,直刺对方心口。
崔乾祐毕竟是悍将,弯刀格挡间竟也稳住阵脚:“沈砚?你还没死!”他认出了这张在蒲津关让他吃了大亏的脸,眼中燃起怨毒,“河西的杂碎,也敢来中原撒野!”
“杂碎?”沈砚冷笑一声,长枪突然变招,横扫对方下盘,“你可知你脚下的土地,多少河西儿郎曾为它流血?”
枪影如织,刀光似雪。两人从冰面杀到岸边,崔乾祐的银甲被划开数道口子,沈砚的左臂也挨了一刀,鲜血染红了半边衣袖。
“将军!”亲兵想上前相助,却被沈砚喝止:“这是我与他的事!”
他知道,崔乾祐不仅是叛军悍将,更是潼关之败的象征。只有亲手斩了他,才能告慰那些死在潼关的弟兄,才能抹去心中的那道疤。
两人又斗了三十回合,崔乾祐渐渐力竭。沈砚瞅准破绽,长枪猛地刺入他的肩胛,随即一脚将他踹倒在冰面上。
“你输了。”沈砚的枪尖抵住他的咽喉。
长安双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