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年的银河标准时间校准日,小深在D星球暗物质观测站调试引力波探测器时,监测屏上的波形突然发生畸变。那些代表暗物质流动的淡紫色曲线,正以人类基因双螺旋的形态剧烈震颤,畸变的峰值间隔精确到0.001秒——这是1970年工程师们在东方红一号舱壁刻下的终极校准精度,此刻终于在暗物质带中显现。
“第九次共振提前了7个银河标准日。”小深的指尖在全息操控台上飞舞,左眉骨下的痣传来熟悉的灼烫感。这颗暗紫色的痣边缘环绕着银色光环,基因测序显示其碱基对序列中不仅包含前八代人的校准参数,还融入了D星球暗物质的量子纠缠编码。她调出母亲阿游留下的基因图谱,图谱上从1970年到2557年的碱基对序列正在自动排列,形成与监测屏波形完全吻合的第九种缠绕结构。
观测站的应急灯突然亮起。暗物质带的流动速度骤增至每秒1200公里,带中漂浮的“时间结晶”开始碰撞融合,形成巨大的螺旋状漩涡——漩涡的中心浮现出1970年七位工程师的虚影,他们围着暗物质探测器的原型机争论,穿蓝色工装的工程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暗物质与人类基因的共振频率需达到7.001Hz,误差允许范围等于第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
小深的量子通讯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母亲阿游的全息影像在乱流中闪烁,老人的头发已经变成纯粹的银色,那是长期接触暗物质产生的基因变异。“观测站的引力锚点正在失效。”阿游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她身后的D星球地表正在裂开,暗物质带从裂缝中涌出,在平原上形成九个对称的环形山,“环形山的直径比例与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质量完全一致,最大的那个是为第九种缠绕准备的校准台。”
监测屏上的波形突然分裂成九段。每段波形都对应着不同的时空坐标:第一段是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场,第二段是A星球的机械心脏,第三段是B星球的液态内核……第九段的坐标指向D星球地核,那里的暗物质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001克,正好是1970年预测的临界值。小深抓起应急箱中的基因注射器,针管里的淡紫色液体是她的基因样本,在暗物质辐射下正发出与第九段波形同步的荧光。
“第九种缠绕需要活体基因激活。”阿游的影像指向最大的环形山,山底的岩石正在透明化,显露出暗物质构成的双螺旋光柱,“1970年的工程师们把自己的基因片段封存在D星球地核,当第九代人的基因与他们的基因在37℃下融合,就能形成稳定的暗物质锚点。”
小深的登陆舱穿越暗物质带时,舷窗上凝结出奇异的冰晶。冰晶中封存着历代守护者的记忆碎片:张启明在C星球锚点启动时的庄重眼神,李昂融入冥王星齿轮组时的释然微笑,小星在游标星校准成功后的泪光……这些碎片在暗物质辐射下化作淡紫色的光丝,缠绕在登陆舱的外壳上,形成与第九种缠绕结构吻合的防护层。
环形山底部的校准台是块巨大的黑色晶体。晶体表面的刻痕在暗物质流动中显影,形成与小深左眉骨下痣完全吻合的凹槽。她将基因注射器刺入凹槽的瞬间,晶体突然发出银白色的光,光中浮现出1970年G-7样本的原始序列——这些碱基对与小深的基因在37℃下开始融合,融合产生的淡紫色光雾在晶体上空形成巨大的双螺旋,螺旋的每条链都由9亿个光粒组成,每个光粒都标注着不同的时间戳。
“暗物质锚点启动倒计时。”观测站AI的声音带着机械震颤,监测屏上的暗物质流动速度开始下降,漩涡中心的虚影逐渐清晰,穿蓝色工装的工程师正将块暗物质晶体嵌入探测器:“这块样本来自D星球,它的共振频率与人类的α脑波完全一致——我们的意识,也是校准宇宙的刻度。”
小狗乔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