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0年的第一场极光出现在赤道上空时,小星正在C星球观测站的基因库整理样本。冷藏舱的液氮白雾里,编号为“G-1970”的样本管突然发出淡紫色的荧光,管壁上凝结的冰晶形成奇异的纹路——那是1970年东方红一号的轨道参数,此刻正以人类基因的双螺旋形态缓慢旋转。
“第73次异常激活。”小星的指尖在全息屏上滑动,左眉骨下的痣泛起微热。这颗深紫色的痣是她出生时就有的,基因测序显示其碱基对序列与C星球时间锚点的核心参数完全吻合。她调出祖父张启明留下的日志,泛黄的纸页上用钢笔绘制的双螺旋结构突然浮起,与样本管的冰晶纹路形成完美叠合。
观测站的警报声突然划破寂静。中央控制室的全息投影里,C星球的液态内核正在掀起银色巨浪,浪尖的光带缠绕方向发生逆转——这是五十年前时间锚点启动以来的首次异常。小星放大浪谷处的影像,发现无数细小的黑色晶体正在凝结,晶体的分子结构与人类的端粒(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完全互补。
“是时间熵增的具象化。”AI的合成音带着罕见的波动,屏幕上弹出1970年工程师们的秘密笔记。其中一页用红笔标注着:“当C星球双螺旋出现第七种缠绕方式,需启动‘端粒修复协议’——用1970年原始基因序列作为引物。”笔记旁附着的显微照片里,七个透明的基因片段正在发出淡紫色的光,与此刻样本管里的荧光频率完全一致。
此时地球同步轨道的实时画面切入系统。李星野正站在“夸父十二号”的舱门前,他左眉骨下的痣比小星的更深,像颗嵌在皮肤里的C星球微缩模型。飞船的货舱里装载着从冥王星齿轮组回收的金属碎片,碎片表面的刻痕在脉冲信号下显影,组成与C星球内核完全对称的双螺旋。
“碎片的辐射频率在骤增。”李星野的声音透过量子通讯传来,他戴着的银色手套突然泛起银光——这是用时间沙海的沙子熔炼而成的,能实时显示时空扭曲幅度,“检测到B星球的液态时间正在向C星球倒流,速度是校准值的17倍。”
小星突然注意到样本管的荧光强度与观测站的吊灯同步闪烁。她抓起G-1970样本管冲向分析室,液氮在不锈钢台面上蒸发成白雾,雾中浮现出祖父与李昂的全息影像:2401年他们在C星球尖塔的最后时刻,双螺旋光带从两人胸口涌出,在顶端交织成第七种缠绕方式——这种结构在后来的五十年里从未被观测到,却与此刻样本管的冰晶纹路完全一致。
“1970年的工程师们预留了应急方案。”小星将样本注入基因测序仪,屏幕上的碱基对序列开始重组。原本稳定的双螺旋突然分裂成七段,每段都对应着太阳系行星的轨道参数,其中第七段的末端拖着条银色的尾巴,尾巴的长度正好等于地球到C星球的距离(单位:光秒)。
分析室的温度骤降至冰点。小星呼出的白气在玻璃上形成霜花,霜花里显影出小林奶奶的影像:她站在酒泉实验室的隔离舱前,左耳后的银色耳钉正在融化,熔液在桌面上汇成七个齿轮,齿轮的转速与B星球液态内核的流动速度形成完美共振。“当第七段基因开始自我复制,就把它注入冥王星的备用齿轮。”影像的声音带着金属共鸣,霜花突然炸裂成无数细小的星图。
此时“夸父十二号”的外部摄像头捕捉到惊人画面:B星球的液态时间形成银色的洪流,正顺着柯伊伯带的引力通道涌向C星球。洪流中漂浮着无数透明的“气泡”,每个气泡里都封存着不同的时空片段:1970年工程师们在戈壁滩调试设备的剪影、2376年张启明发现时间沙粒的瞬间、2401年李昂消散在齿轮组的最后光晕。
小狗乔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