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在长江入海口打转的第七圈,我看见了那座锈蚀的灯塔。
它的基座完全被藤壶覆盖,露出水面的部分像根生锈的脊椎骨,顶端残存的透镜折射着诡异蓝光。当渔船靠近到五百米时,蓝纹自动在船舷编织出停泊索——这些生物纤维精准勾住灯塔扶梯,如同母亲曾经攥紧我学步时的手腕。
老赵的钢笔在航海图上圈出的坐标点,此刻正与灯塔位置完美重合。图例显示这里本应是片开阔水域,但潮水退去后,露出水面的金属结构分明是个人工岛。那些锈蚀的钢梁上,用防腐蚀涂料写着「蓝月亮计划第三阶段试验场」。
“涨潮还有四十分钟。”老赵的作战靴碾碎一只发光藤壶,汁液在甲板蚀刻出母亲的字迹:「原原,看月亮」。可此刻天空只有铅灰色云层,连太阳都只是个模糊光斑。
我握紧两支血清跳上扶梯。铁锈在掌心留下血痕,但伤口渗出的不是红细胞,而是带着金属光泽的蓝雾。灯塔内壁刻满螺旋纹路,与雾螺壳的编码如出一辙。当爬到第三层平台时,整座建筑突然震动,露出隐藏的升降梯——控制面板需要指纹解锁,而蓝纹正自动重组为母亲的手部轮廓。
电梯下降时,舱壁显示屏亮起1998年的监控画面:
年轻的母亲站在同样位置,怀里抱着从文昌鱼养殖场带出的防水箱。她面前的操作台上,十二个培养舱里漂浮着不同发育阶段的人类胚胎。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个空舱,标签写着「量子态融合舱」,旁边贴着我的周岁照片。
“你母亲是自愿成为载体的。“老赵的声音混着电梯钢索的摩擦声,“当年化研所的量子克隆实验需要活体中转站,只有她特殊的嵌合体基因能承受。“电梯突然倾斜,他抓住我背包带才没摔倒,“那些锈蚀的血脉……其实是量子通道。”
地下七层的实验室完整保留着母亲最后时刻的样子。主控台上摊开的工作日志停在1998年7月15日那页,母亲颤抖的笔迹记录着:
「量子纠缠场已稳定,但林淑媛擅自修改参数。
必须把原原的第七代克隆体送出试验场。
记住:蓝月亮不是卫星,是……」
文字被蓝血浸透。我翻开下一页时,夹在其中的照片滑落——母亲临产前站在这个实验室,她的腹部在X光片下呈现金属光泽,而子宫位置嵌着颗微型蓝月亮模型。
老赵突然按住我肩膀:“听。”
某种低频震动从地板传来,节奏与《锈蚀的摇篮曲》完全一致。顺着声源来到实验室角落,发现这里藏着个微型祭坛:母亲的白大褂叠放整齐,上面摆着七个雾螺壳,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当触碰最亮的那个螺壳时,天花板投射出全息影像——
二十岁的母亲悬浮在量子舱里,她的皮肤逐渐透明,露出体内金属骨架中流动的蓝色光点。舱外站着穿防化服的林淑媛,正往控制台输入错误参数。影像突然跳转到七年后,母亲抱着婴儿时期的我躲进渔船,而她背后,长江入海口升起一轮诡异的蓝月亮。
“血清。“老赵指着祭坛下方暗格,“该做选择了。”
暗格里静静躺着两支注射器。与养殖场找到的不同,这两支的标签已经褪色,但母亲用手术刀在金属表面刻了字:
蓝色那支刻着「平凡的一生」;
啃食记忆之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