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的前几天那些在各州县的师兄弟们就回店了,难得的这几天就和师傅家的亲友子弟,左邻右舍铺子的徒弟娃们,打闹年鼓、掷骰子、掷升官图、推十点半、逗十四、用铜元、镍币"丟窝儿"、划甘蔗比输赢、游武侯祠、青羊宫、到东门城墙去"走百病"。
过完大年又开始一年的艰辛。周凤鸣是开店做生意的前一天晚上才回来。
这种日子说慢也慢、说快也快,到第二年后周凤鸣开始和生意业务知识沾点边了。新的徒弟娃也来了,自己升格为师兄,那些劳务也渐渐脱离。头上戴上一顶崭新的瓜皮帽,身穿蓝布长衫子,脚蹬白底黑布槽儿鞋,手拿尺子,斯斯文文的在店里接待顾客了。人也变得洋气起来,加上他说话一口"京腔",行为举止也洋气起来,绸缎铺"先生"的派头也无师自通了。
周凤鸣文化不高,学了一手的好算盘。对顾客热情周到,温尔文雅,人又老实,才学徒第二年,还不能独挑大梁,老板就叫他在店里专门接待顾客。
做生意要"长眼水",也就是"识人"的意思。老练的店伙计顾客一进店,他心里就有个评估,能看出这个顾客是要买或只是看看。这里面学问很深,一言难尽。只举例说明。例如顾客是一男一女两个人进店:是夫妻?是情侣?是正房?是偏房?是小妾?是外妾?是长久夫妻?是露水夫妻?是男主事?还是女主事?是男给女买?还是女给男买?你都要估计个八九不离十,你才好就诊下药、顺势诱导。你的东西才卖得掉。所以这也是老板高看周凤鸣,让他历练,将来好挑大樑。
周凤鸣平时接待顾客,无生意就坐在店门口的柜台内看街景。最近他心里有点乱跳了,常常看见荷香俊俏的倩影从他眼前的街沿上顾盼而过。他知道荷香就在陕西街陈家,但他不敢去找荷香。怕师傅不知底细骂他,另外他与荷香毕竟还没有三媒六证,去了陈家也不准他进门。这些官宦人家最注重礼教之大防。
这荷香的倩影也好像有事没事都要在"茂源"绸缎铺门前去晃几眼。把个周凤鸣逗得心如猫抓、痒痒的。他听评书也知道些:小姐赠金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举子上京赶考,遇雨投宿遇佳人的故事。怎么就没有个他和荷香这种人咫尺天涯的故事?有也可以学一下嘛。一天到晚周凤鸣吃不好睡不着,就是打不到主意如何去与自己的“娘子”说几句知心话。
这天他正在店里坐定,心里盘算荷香今天来不来。仿佛有预感、眼前一亮、只见那个荷香的俏影又跳入眼睛,对他微微一笑,似乎有话想说,把个周凤鸣紧张得屏息静气,仿佛整个东大街都没了声息。荷香趆来越近,这次竟走进了"茂源"绸缎铺大门,周凤鸣张望着正在不知所措,不想荷香侧头一看,正与周凤鸣打个照面,两个人都脸一红,荷香赶紧低头而过,径直朝柜台前走去,原来荷香是来还账房李先生的钱。周凤鸣看到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荷香临走时纤手一挥,一个豆大的小纸团抛到他柜台内。周凤鸣心头一紧,作贼心虚似的向店内四周一看,见无人发现,便迟迟疑疑的装着要走走的样子弯下腰去捡,不想大师兄王升心里好奇想到账台上去问李先生,为何有漂亮女子来还他的钱?一脚踩在了纸团上。对美女人人都上心,只是周凤鸣沮丧得满脸通红,差点叫出来。回头看荷香早巳无影无踪。再看地上哪里还有什么纸团?
荷香是谋划好了的,想借还李先生钱的机会给周凤鸣丢个纸条,见目的已达到便慌慌张张地跑到望江楼这边的纸铺子给素梅买了一叠的仿薛涛笺,荷香付了钱,店家用封筒装入封好,她就急着回到陈公馆,进到她自己的屋子心都还在"咚咚"的跳。她镇定了一会才出屋把仿薛涛笺交给素梅,回了还李先生钱的话。
素梅也不多问回到书房后展开小红笺用蝇头小楷写下了两首七绝。昨夜小天井中雨打芭蕉点点滴滴,让她一夜不曾入睡,思绪万千:
无端最是怕春宵,海棠落红湿芭蕉。
独立井栏人消瘦,北望关山又一朝。
梅吟清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