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大家商量决定,戏箱行头就将就徐师傅原来留下的。虽然不多,两三出旦角戏也夠了。锣鼓胡琴等就由徐师傅这里的学生担任。司琴就由小刘来。其它的配角由"万里香"的歌女来。前期所需费用由"万里香"老板垫付。以后再写契约确定分成比例。不成功则各自回原来地方。清妍则赶紧跟晓艇学昆曲,京戏则另外选戏目。
商量定后大家都非常高兴,各自分头准备。"万里香"老板则跑到"榴园"去说明情况,签下一纸临时合约。"榴园"也不计较,觉得这样更好,免得另找人和清妍配戏磨合。只要吸引得到客人,管你什么形式都可以。
"榴园"戏院所在的百顺胡同、王广福斜街一带。每当华月照天,银筝拥夜,家有愁春之小鬟,巷无乱飞之闲火,门外包车叮当,楼头画帘将阑。行人经过此地,但闻莺千燕万,学语东风不觉,泪随清歌并落。最是京城梨园子弟向往之处。
清妍见吟秋、老板、师傅都支持自己,也信心十足,学戏一点也不敢怠慢。学了昆曲《牡丹亭·惊梦》之后,又学了一出京剧《玉堂春》中的《起解》一折。这两出戏都是彩唱的折子戏,很见功底的。琴师小刘能够一近清妍芳泽,京胡拉得也特卖力。上下人等都知道这是个出头的机会,所以内外一心。"万里香"老板的钱也用得爽快,缺啥买啥。半月功夫一个小戏班就初具规模了。
到了登场这一夜清妍一行人进了茶楼,由于初来乍到,免不了四处观看。这是座古色古香的老式楼庭。楼下一排泡桐郁郁葱葱,楼上灯火辉映着玻璃门窗。登上楼口,眼前便是书场,进深约十多米,宽十多米。场口左右摆着迎春、兰草和万年青,盆景适中不杂;天井、耳楼与书场首尾衔接,龙爪、帅旗和“碧蕊玲珑”、“银河长泻”、“紫龙卧雪”等菊花,散布在庭院角落,将楼庭三个部分联为一体,显得瑰丽、清新、幽雅,给人以美的感染和享受。进入书场,又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进门右侧是柜台,招牌上写着芽茶、雨前、雀舌、龙团、香片、茅尖龙井、商尖、西路茅亭、春茶、沱茶、花茶、杭菊等十三种名贵茶名,柜上摆着仙鹤闹松朱砂碗、白瓷吊钟碗、喜鹊闹梅碗等十三种精制茶具,真是琳琅满目!场内四周挂着文人名士送的一副副对联。
"榴园"按梨园平时套路,先上一"早轴子",以一般伶人搬演一些剧目,甚是草草。待等客人陸续入座后,即上"中轴子",这些都是色艺俱佳的伶人,搬演的剧目也是流行的。"中轴子"完后即进入"压轴子",俗称的"压轴戏"。是当夜的高潮,许多捧角的就是为"压轴子"而来,"压轴"一完就退场。剩下看"全轴子"即全本新戏,要演十天半月才能结尾。看的大多是一些市井的贩夫走卒。捧角的客人都是内行戏迷,在"早轴子"快结束时入场,听三套"中轴子"的散曲后,中间剧场有个休息时间。这时如有熟人在座则起身周旋一番,待"压轴子"开始,便落座欣赏品味。"压轴子"一完即离场他去。
清妍在“万里香”是历练出来的,今晚虽是到了一个从未来过的新书场,心里虽然紧张,但神色中却毫无怯场之意,这就很讨“榴园”老板的暗喜。先是清唱,在台上只见清妍挺俏腰而端坐,溢秋水而四顾,俨如庙内大钟,纹丝不动。只见她沉思片刻,拿起京胡,放在怀里,轻轻两拂,然后拉动弓弦,一刹时五音十二弦,悠扬宛转,音清韵正。喏大一个书场,刹时鸦雀无声,三百多人屏息凝神,不敢骚动。前奏方罢,清妍歌喉遽发,字字清脆滚圆,声声明亮昂扬,象琵琶声飞,如山泉叮咚,似急雨嘈嘈,若私语切切,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好一曲《浔阳琵琶》,听得人大气不出,暗自称绝。众茶客随清妍的唱腔点头磕脑,领略词意,继而眉闭眼合,如醉如梦。
梅吟清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