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绍青此次回川是为了给女儿文素梅完婚。年前就接到亲家、也是同年好友陈太傅的书信,说是自己儿子陈吟秋今秋将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归国,想在今冬把素梅娶过来。文绍青本在京中闲居当遗老,女儿文素梅是京师高等师范学堂的学生,正好也是今年七月毕业。自己是前朝遗老赋闲在家,长居京城米珠薪桂,京师虽好也非久留之地。所以接信后他和夫人一商量,决定举家迁回四川。他籍贯是成都华阳县文家场。
另外还有一件事刺激了他。那是他当遗老时,一次带上小厮周凤鸣去怀柔县访友,那日出怀柔县城信步走了半个时辰,望见山凹里露出一座寺院,文绍青便对周凤鸣说道:“快随我到那边躲雨去!”他看了看天,又像要下雨的样子。山区盛夏雨多,一阵风吹来就是一阵雨。二人转上了山坡,走到门前,见是一个大寺,上面一块大匾,写着“红螺禅寺”,山门半开半掩。主仆二人进去。过伽兰殿,走到大殿,见那殿上冷清清的,香也没人点一注。文绍青合掌向佛拜了三拜。走出殿门,至廊下,见三四个和尚赤脚露顶,在那边乘凉。文绍青向前欠身道:“师父们请了。”内中有一个回了问讯。那些和尚尽睬也不睬,各自四散走开,连那问讯的也不来交谈,竟自走去了。文绍青叹了一声,自己就门槛上坐了。
周凤鸣也盘膝坐在地下,问文绍青道:“老爷,如何这里的和尚这等大样?”文绍青回道:“岂但这里,各处的贼秃通是这等的。若是老爷我今日前呼后拥来到此间,他们就跪接的跪接,献茶的献茶,留斋的留斋,千老爷万老爷,千施主万施主,掇臀放屁地奉承了。如今老爷这般模样,叫他们如何不怠慢!”
这边说话,被那边几个和尚听见了,交头接耳地互相说道:“听那人口内叫什么老爷?莫非是个官么?”内中一个说道:“待我问一声就知道了,”便来问文绍青道:“请问居士仙乡何处?为何到此?”
周凤鸣听了,便接口道:“我家老爷是去赴任的。因遇了大雨故此来躲一躲。”他刚才听文绍青说和尚势利,故有意这样说,想要作弄和尚一番。
和尚听说是赴任的官员,就满面堆着笑脸道:“既如此,请老爷到客堂奉茶。”文绍青笑了一笑,起来同着和尚走进客堂坐了。和尚就将一杯茶献上。文绍青吃了茶,和尚又问道:“请问老爷选何贵职?”文绍青道:“老夫是前朝的刑部主事,现是民国一平民。”和尚暗道:“惭愧!我只道是大大官府,原来是个平民百姓!奉承他有甚好处?倒折了一杯清茶!”心里想着,又慢慢走开去了,依旧一个人也不来睬他。文绍青见此心中很不舒服,京师连和尚也如此势利。
此次回川文绍青要游览蜀道风光,便叫女儿素梅和夫人、行李走水路入川,自己和周凤鸣则走陸路。
文绍青回到成都安顿停当后,便托人做保将周凤鸣送到东大街“茂源”绸缎铺当学徒学做生意。不久萧老板来成都拜访,见文绍青是有根有底的正牌绅士,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也就放了心,便把女儿荷香送来当文家的丫鬟,一则学些大户人家的规矩,二则待年纪稍大点便与周凤鸣成亲。
文家小姐素梅与陈家公子吟秋结婚后,荷香便成为陪嫁丫鬟和素梅到了陈家。
成都是古城,明末清初经历了频繁的战乱、兵燹、灾荒、瘟疫,"城郭鞠为荒莽,芦舍荡为丘墟。百里断炊烟,第闻青磷叫月;四郊枯荗草,唯见白骨崇山。"清代前期,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四川经济得以复苏。康熙初年,重修成都、乾隆四十八年又得以大修,城周二十二里三分,东西相距九里三分,南北相距七里七分。"芙蓉围绕几千株",平添秀色,以多植芙蓉之故,又称"蓉城"。"锦江不少吴船泊"、"缫丝听似下滩声"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梅吟清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