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在这五千年中的朝代更叠中,能人志士、文官武将辈出,同样,也出现了很多可以被称之为国宝的物品。
在穿越前的玄武帝国,对于五千年历史中出现的国宝排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在欧阳健的心目中,只有以下七件才可称之为影响华夏文明历史进程的至宝。
第一件:轩辕剑。
又名轩辕夏禹剑。由众仙采首山之铜为黄帝所铸,后传与夏禹,夏禹又传给商汤。
在商汤之后,轩辕剑在无任何消息。
第二件:九鼎。
是华夏的代名词,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至秦朝时失踪。
武周和北宋两朝虽两次重铸九鼎,但一来重铸的九鼎,其影响力远不及原版;二来,两次重铸之九鼎也随着历史的进程消散,无人知其下落。
第三件:后母戊鼎。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穿越之前为玄武帝国不可出国参展的帝国特级文物。
穿越后,欧阳健已准备好了专门的挖掘队伍,一但占领安阳,即行挖掘。
第四件:传国玉玺。
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蓝田玉制成。
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最后一任持有者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第六件:圆明园。
满清入关之后,历经三朝近百年才修建完成的皇家园林。
建成之后,为当时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先是大肆抢劫(事后预估,抢走的物品多达一百五十万件),后又是一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
有多少华夏艺术珍品和历史藏品遭到荼毒,无法计算。
第七件:京师头盖骨化石。
1929年出土于京师房山,包含5个完整头盖骨,为华夏最早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具有深厚科研价值。该化石珍稀无比,其重要性难以用金钱衡量。
可惜在转移到安全之地的路上失踪,从此在无踪影。
这才六个,还有一个。
在欧阳健的心目中,还有一物,排在第五名,完全能和这六件至宝相比。
那就是眼前这三百个箱子中所装的、华夏历史上第一套大型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
全书汇集了华夏凡有书契以来的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
如此一部皇皇巨著,在欧阳健穿越之前的位面却屡遭劫难。
到玄武帝国成立之时,经过多年、多渠道、多方法(有些还是上不得台面的方法),收藏于京师帝国博物院内的永乐大典册数也只有六百二十七册,不足总册数的百分之六。
其余百分之九十四中,只有百分之九收藏于各大强国博物院内,剩下百分之八十五不知所踪,无人知道其下落。
华夏历史上的第一套综合性百科全书就这么被糟蹋了。
现在好了,在这个时空、在这个位面,欧阳健保下了永乐大典。
满清想入关,白日做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