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638年12月6日。
地点:大明帝国首都京师紫禁城。
朝会正在举行。
坐在龙椅上的大明帝国第十六任皇帝朱由检脸色阴沉的望着下面的群臣。
自从十一年前自己接任大位灭掉魏忠贤以来,一腔热血、历经图治,想要重整大明河山,重现大明开国之时的盛世。
可不管自己怎么做,局势都没有和自己预想的那样好转,反而一天天的滑入糜烂的深渊。
十一年来,天灾人祸不绝。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五年大饥,饿民遍地,倒地而亡者不知凡己;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八年七月,河南蝗灾;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六月,山东、河南蝗灾;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
天灾之外,还有人祸。
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四处作乱,连中都风阳都被这些人攻破。外有清军四次入塞,掠走了大量人口和金银物资,最近一次竟然打到了京师城下,逼得我不得不全城戒严,眼看着清军带着俘虏的大批大明百姓和掠夺走的大量物资这才敢开城。
想到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还是这种结果,崇祯心如刀绞。
看着眼前的大臣,崇祯怒气上涌。
自己对他们是掏心掏肺,他们就是这样回报自己的?
阴郁的眼光扫过台下的每个人。
没有人和他对视。
崇祯朝时出现了以往君臣之间都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特殊的、绝无仅有的关系:君臣之间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崇祯的严苛、猜忌、多疑和动不动对就手下大臣的怒斥和滥杀让大臣们上朝时如履薄冰。这种现象造成的后果是朝堂之上大臣们一个个装死狗,你问一句我答一句,你不问我就不说话。
说的多、错的多,错的多、死的快。
你不拿我们当人,我们凭什么给你卖命?
以崇祯的作法,离心离得是一定的。更有甚者,有的大臣心里面早就己经有了二心。
眼看无人说话,崇祯只得点名。
“兵部尚书扬嗣昌,清军虽退,但必会在来,汝有何法?”
“陛下,臣始终认为,关外之清军如外肤之患,痛痒但不致命。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农民军才是心腹之重症。不治好心腹重症,光治外肤之患,不但无济于事,反而总有一天会……”
扬嗣昌没有再说下去,但崇祯懂了。
两线作战,两线作战。不管选哪一线,另一条线都会借机发展壮大。
过去几年,他在农民军和清军两个目标上来回晃悠,不但农民军没有彻底剿灭,关外清国也发展壮大。
“陛下,我之意见是和清国议和,集中全力先剿灭农民军。”
“不可!”
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仔细看,是续卢象升战死之后的又一大明文武双全战将洪承畴。
洪承畴,崇祯用来对付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将领,从崇祯二年首战以来,十年来,东征西讨,几乎将农民军置于死地。
“陛下,依臣之见,清军绝不是什么外肤之患,反而是比农民军更加凶恶、更加残暴、更加没有人性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就谋化进入我大明江山,若让其得惩,我大明百姓将生生世世被异族统治,永无解放之日。届时,很有可能五胡乱华之景像将在我大明境内在一次出现。”
看的很准,判断的也很对。清军入关之后,果然如洪承畴所说的那样,我华夏百姓过的连狗都不如。
“陛下,若按照洪总督所言,农民军将会在一次聚集。若不趁农民军大措之时派大军加以清剿,一旦再次聚集,将难以应对。”
满清想入关,白日做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