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六月初六,黄道吉日,紫禁城仿佛被浸染在无边的喜色之中。为晴格格与新晋忠勇伯萧剑的大婚,宫闱内外焕然一新。
从巍峨的午门开始,朱红宫墙之上,每隔数步便悬挂着硕大的双喜字宫灯,鎏金镶边,流苏垂坠,在晨光中熠熠生辉。通往慈宁宫、漱芳斋以及作为晴儿出阁之地的储秀宫的主干道,皆以崭新的红毡铺地,两侧立着系满红绸的金丝楠木仪仗。
慈宁宫正殿前,老佛爷亲赐的九重牡丹锦缎华盖高高支起,其下摆放着象征龙凤呈祥的鎏金香炉,袅袅青烟带着皇家特制的“鸾凤和鸣”香氛,弥漫在空气中,庄重而馥郁。
慈宁宫内,更是成了锦绣的海洋。晴儿的嫁衣并非传统的正红,而是老佛爷钦赐的“霞光锦”,以金线织就百鸟朝凤纹样,在日光下行走,衣袂翻飞间流光溢彩,仿佛将漫天云霞披在了身上。
凤冠是内务府巧匠耗时数月打造,纯金为底,点翠为羽,镶嵌着数百颗圆润饱满的东珠和鸽血红宝石,正中一只金凤口衔明珠,展翅欲飞。宫女们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为晴儿上妆、更衣、佩戴凤冠。
铜镜中的人儿,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唇点朱砂,颊染飞霞,那份沉淀了宫廷教养的娴雅气度,此刻更添了即将为人妇的娇羞与明媚。老佛爷由宫女搀扶着亲自来瞧,看着一手带大的女孩儿如此盛装,眼中既有欣慰,亦有不舍,轻轻拍了拍晴儿的手背,一切尽在不言中。
吉时将至,鼓乐大作。中和韶乐庄严响起,身着簇新礼服的銮仪卫开道,十六人抬的鎏金凤舆稳稳停在储秀宫门前。舆顶嵌着硕大的红宝石,四角垂落赤金流苏,华贵无匹。晴儿在老嬷嬷的搀扶下,莲步轻移,登上凤舆。
帘幕垂落,隔绝了外界视线,只余下舆内熏香的暖意和她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凤舆起驾,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簇拥下,沿着红毡铺就的御道,缓缓向宫外行去。沿途宫人跪拜,红绸飘舞,这场盛大而隆重的皇家婚礼,是紫禁城给予这位深得人心的格格最尊贵的体面。
宫墙之外,忠勇伯府(萧剑府邸)早已是另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府邸大门洞开,高悬着御赐的“忠勇伯府”鎏金匾额,两侧贴着斗大的洒金双喜字。门前车水马龙,宾客如云,皆是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府内更是张灯结彩,喜气冲天。
前院正厅布置得富丽堂皇又不失雅致,高悬着乾隆御笔亲题的“佳偶天成”金匾,下方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院内搭起了巨大的彩棚,名角儿轮番上演着喜庆的昆曲折子戏,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回廊下、庭院中,流水席次第排开,珍馐美味香气四溢。御膳房特遣了大厨前来主理,宫中的精致点心与民间豪爽的大菜相映成趣。
宾客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带着江湖豪气和烟火气的面孔。柳青与金锁夫妇早早便到了。柳青换上了一身簇新的宝蓝锦袍,衬得他英武不凡,此刻正抱着刚满周岁的胖儿子,脸上是初为人父的憨厚笑容,与几位相熟的武官寒暄。
金锁则是一身石榴红对襟褙子,梳着利落的妇人髻,眉眼间褪去了少女的青涩,多了几分温婉干练,正与几位官家夫人热络地聊着育儿经,眼神时不时温柔地飘向丈夫和儿子。
不远处,柳红一身飒爽的绛紫色劲装,正与一位身材魁梧、满脸虬髯、眼神却异常清亮锐利的大汉——高明站在一起。高明似乎有些局促,手里端着一杯酒,被周围的热闹气氛感染得脸膛微红。
柳红则显得自在许多,正眉飞色舞地跟高明讲述着什么江湖趣事,说到兴起处,还豪爽地拍了拍高明的肩膀,引得周围几个江湖朋友一阵哄笑。高明被拍得一个趔趄,也不恼,反而嘿嘿笑着,看向柳红的眼神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欣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吉时到——!”随着司仪一声高亢嘹亮的唱喏,喧闹的府邸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府门方向。
鼓乐声再次大作,比之前更加喜庆欢快。八抬大轿在震天的鞭炮声和漫天飞舞的彩屑中稳稳停在府门前。喜娘上前,高声念着吉祥话,掀开轿帘。
乾燕之爱无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