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尔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将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应用于人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卡特尔一共找到了16种根源特质,并编制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aire,简称16PF)。这份问卷也可以称《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或《卡特尔十六项个性因素测验》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权威的个性测验方法,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的个性特征的研究,对人才选拔和培养也很有参考价值。
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指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表面特质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根源特质是内在的,决定表面特质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质,是那些稳定的,做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根源特质需要通过严格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1]
个人研究
雷蒙德·卡特尔是在英国成长的美国伊利诺大学心理学教授,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特质的著名代表。他同意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的看法,认为人格中有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但认为奥尔波特列举的特质太多、太繁,于是把1万多个形容人格特质的词归类为171个,然后用统计方法归并为35个特质群,卡特尔称之表面特质。
表面特质是可直接观察的个体行为的外在表现,不是人格的本质。为探究人格的基本特质,卡特尔运用因素分析法对35个表面特质进—步加以分析,获得16个根源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是有层次的,前者是表面的,可直接观察的,后者是内蕴的、本质的、隐藏在表面特质后面和人格结构的内层,只能通过表面特质去推知和发现,为此卡特尔设计了—种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用以测量16个根源特质。
16PF测验
目 的
人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人格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渗透到管理者的所有行为活动中,影响管理者的活动方式、风格和绩效。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些样式的人格类型和管理活动有着特定的关系,它们对团体的贡献不同,所适宜的管理环境也不同。利用成熟的人格测验方法对管理者或应聘人员的人格类型进行诊断,可为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建议。这正是本测验的使用目的所在。16PF广泛用于人员的选拔和评定。
功 能
从乐群、聪慧、自律、独立、敏感、冒险、怀疑等16个相对独立的人格特点对人进行描绘,并可以了解应试者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在人事管理中,16PF能够预测应试者的工作稳定性、工作效率和压力承受能力等。可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的各个环节,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
特 点
本测验是卡特尔根据自己的人格特质理论,运用因素分析方法编制的。卡特尔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具有一致性和规律性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具有根源特质。为了测量这些根源特质,他首先从各种字典和有关心理学、精神病学的文献中找出约4,500个用来描述人类行为的词汇,从中选定171项特质名称,让大学生应用这些名称对同学进行行为评定,因素分析后最终得到16种人格特质。卡特尔认为这16种特质代表着人格组织的基本构成。
适用对象
本测验是评估16岁以上,且具有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个体的人格特征的最普遍使用的工具,广泛适用于各类人员,对对象的职业、级别、年龄、性别、文化等方面均无限制。
构 成
心理测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