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种,以社交技巧欠佳,孤僻,兴趣狭窄,行为刻板为主要特征。但与典型孤独症不同的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语言和认知发育正常。主要在3岁前出现,多在学龄期才被发现,男孩患病较多。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研究者认为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社交技巧差,通常更愿意与成人交往,而不涉及同龄孩子;过于专注狭窄的兴趣,如对科学、历史或设计非常热衷。此外,常伴有运动技能低下,动作较笨拙。该病并无明显传染性。
治疗以提高病患社交技巧和行为改变为目标,包括康复训练、心理治疗,如有其他精神症状则可采取药物治疗。其无反常的生命指标,儿童与青少年受其影响较大,然而与其它疾病相比,该疾病在患者成长过程中,症状会透过学习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以实现一般的社会适应状态,对于精神健康影响较大。
阿斯伯格综合征有别复杂的非医学问题,这包括使用药物治疗共病症状,疫苗的使用和基因的研究。研究者尝试获取更多的遗传信息,并致力于了解疾病的基因和环境触发器。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但研究人员的工作正在为人们提供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其他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更深入的理解。
中医病名
阿斯伯格综合征
外文名
Asperger syndrome
就诊科室
儿科、精神科
多发群体
男孩
常见发病部位
无特定部位
病因
阿斯伯格综合征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研究发现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母亲再次怀孕,第二个孩子的患病危险率约为5%,显著高于国内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1.53%。
而且一些患儿的父母和其他家属,也有社会交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同卵双胞胎中的一个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另一个患病率在37%~90%。
目前研究已经发现,常染色体有10个以上基因与孤独症有关。以上这些都说明孤独症谱系障碍以及该病的发病与遗传有关,可能是多基因异常所致。
环境因素
母亲怀孕期间的感染、婴幼儿期的感染、疫苗及抗生素的使用等,这些因素影响了患儿某些基因的表达,可能导致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生。
症状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常到患儿学龄期才会明显化。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低下,孤独少友,兴趣狭窄、动作和行为刻板等,但语言和认知发育没有明显的异常。可能伴有运动技能低下,动作较笨拙的表现。
典型症状
社会交往与沟通能力障碍
患者在婴幼儿期很少有表情,没有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甚至拒绝父母的拥抱和爱抚。还会表现出不理人、呼之不应、视而不见,回避别人的目光和对视。
患者分不清亲属关系,也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即受到挫折时也不会主动寻求父母的安慰。
心理测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