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遭遇的,应该就是苏军第146步兵师,实际上,他们不足为惧,下辖的三个团和一个炮兵团全体战斗人员不超过4000人,几乎和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那两个下辖团的人数一样多
———-———-——
该师全称:荣获苏沃洛夫勋章的红旗奥斯特罗夫步兵第146师,编有步兵第512团、步兵第608团、步兵第698团以及荣获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的炮兵第280团
战争末期步兵师编制为怪异的3个步兵团,1个炮兵旅(3个团,实际上有一个就不错了),1个自行火炮营,1个反坦克营,1个高炮营、1个工兵营,1个教导营,1个通信营,支援保障单位等。编制人数1万多,实际不到8000,一般为5000多人,柏林战役进行到4月25日,每个师匀下来仅3000~4000人,并包括了非战斗人员
每团编制有3个步兵营(每营619人,6门50毫米迫击炮,9门82迫击炮),1个120迫击炮连(65人),1个76炮连(74人),1个反坦克枪连(73人),1个45炮连(55人),1个侦察连(37人),1个冲锋枪连(100人)。总计2474人,650支冲锋枪,207挺机枪,18门50迫击炮,27门82迫击炮,7门120迫击炮,12门45反坦克炮,4门76火炮,21辆汽车,148辆马车。
1个炮兵团,998人,206支冲锋枪,18挺机枪,24门76炮,12门122榴弹炮。48辆汽车。1个侦察连(74人)、1个反坦克炮连(223人)、1个工兵营(164人)、1个通信连(130人)、供应部队(550人)
以上仅是提供并分享一些参考数据给有需求的人,并让读者对步兵师实力有一定了解,不计入本文字数
———-———-——
“命令所有四个团,快速的越过达默河,力争在天亮之前突击到里茨诺伊恩多夫【即Rietzneuendorf,在图中364师标识以南。意译应翻译为新(neuen)里茨(Rietz)多夫(dorf)】,向敌第7步兵军军部靠拢并向西延展进攻,威胁近卫骑兵第1军军部以及其直辖部队。”
“特勒哈德,再致560坦克歼击团团长,让他立刻以后面的两个营为突破部队,我将率领前锋营和近卫坦克组越过第13号公路并建立桥头堡,另外还需让前锋营后方的坦克做好‘搭桥’准备,以保证在苏军炸毁桥梁的情况下快速通过A13公路达默河桥梁段。”
这里的搭桥,不是让工兵搭桥,全军的工兵已经几乎没有了,全部被聚集到了Klasdorf附近以填补人员缺口,因此我们想采用的,是在深水段以友军坦克为桥梁,浅水段直接下水的策略
达默河不深,但A13公路是一条危险的道路,苏军的轰炸和攻击,随时会让大桥坍塌
因此我们需要一支桥头部队,从敌军不注意的地方绕过,最大程度的保全A13达默河桥梁段,直到天亮。
“还有多少分钟才能开出森林?我们离Hauptstraße 还有多远?”
“还有大概900米,我们就能渡河,先头部队已经能看到河岸,侦察排已经准备好渡河!”司机回答我
柏林城南措森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