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雨江南
一
1947年的早春,江南的雨像浸透了陈年宣纸的水墨,将整个姑苏城洇染成青灰色。青石板铺就的平江路上,黄包车夫踩着水洼疾行,木轮碾过湿漉漉的苔藓时发出吱呀声响。巷弄深处飘来零星的评弹声,琵琶弦在潮气里走了音,倒像谁家妇人断断续续的呜咽。
梨园戏院朱漆剥落的正门前,两个小厮正踮脚往檐角挂灯笼。竹骨灯笼在风里打着旋儿,映得门楣上"霓裳羽衣"四个鎏金大字忽明忽暗。穿阴丹士林布衫的报童缩在门廊下避雨,怀里揣着当天的《申报》,头条"国军收复临沂"的标题被雨水泡得发胀。戏院管事老周扔了枚铜板,报童慌忙递上报纸,油墨未干的铅字在掌心洇开一团污渍。
后台逼仄的化妆间里,苏清莞正对着一面水银斑驳的铜镜描眉。镜中映出窗外婆娑的竹影,雨珠顺着瓦当滴落在青砖上,声声催人。她拈起鼠须笔蘸了朱砂,沿着眼尾细细勾出凤翎纹,忽听得隔壁传来咿呀吊嗓声——是刚来的小师妹兰笙在练《游园惊梦》。
"清莞姐!"门帘忽地被掀起,兰笙探进半张稚气未脱的脸,"杨处长在后台库房..."话音未落,老戏师沙哑的咳嗽声已在门外响起。苏清莞指尖微颤,笔尖在鬓角划出一道细痕,像凝固的血丝。
二
戏台两侧的煤气灯次第亮起时,二楼包厢里飘来淡淡的雪茄味。穿美式军装的年轻军官斜倚在雕花围栏上,胸前的青天白日勋章闪着冷光。他身后站着个戴圆框眼镜的文书,正低声汇报:"**近日在吴县一带..."话未说完就被军官抬手打断,烟灰簌簌落在猩红地毯上。
苏清莞的水袖掠过台前立柱,金线绣的缠枝莲纹在灯下流转生辉。她余光瞥见第三排那个灰色身影——叶辰今日换了件杭纺长衫,膝头摊着本《楚辞》,修长手指正轻轻叩着"国殇"篇的页码。
"力拔山兮——"唱到"时不利兮骓不逝"时,她忽然旋身将剑穗甩向台前。红绸拂过前排某位商会老爷的瓜皮帽,引得满堂哄笑。叶辰却蓦地抬头,目光如电直刺而来,仿佛要看穿这精心设计的失误。
戏至虞姬刎颈处,二楼包厢突然传来玻璃碎裂声。苏清莞就着卧鱼身段望去,只见那军官手中的高脚杯摔在地上,鲜红的葡萄酒正顺着地板缝隙滴落,像极了戏里自刎时喷溅的血。
三
卸妆时发现妆匣底层多了张字条,熟悉的密码符号让她瞳孔骤缩——"三日后子时,玄妙观后殿"。苏清莞将字条就着烛火烧成灰烬,铜盆里的残妆随水波扭曲,宛如一张哭泣的鬼面。
叶辰出现在门边时,兰笙正在为苏清莞拆卸头面。小姑娘吓得失手扯落一缕假发,琉璃珠翠哗啦啦滚了一地。"无妨,"苏清莞按住兰笙发抖的手,转头轻笑,"叶先生是来讨教戏文的?"
"听说苏班主珍藏着一套乾隆年的点翠头面。"叶辰踱至妆台前,指尖抚过鎏金缠枝镜框,"不知可否有幸一观?"
苏清莞心头一凛。那套头面暗格中藏着微型照相机,昨夜刚拍下城防图。窗外的雨忽然急了,穿堂风卷起叶辰的衣角,露出腰间隐约的枪柄轮廓。兰笙蹲在地上捡珠子,浑不知自己正挡在两人之间。
"叶先生说笑了,"她随手打开黄花梨首饰盒,"不过是些粗笨旧物..."话音未落,戏院外陡然响起刺耳的刹车声。
四
军统稽查队的黑色轿车横在戏院门口,皮靴踏碎水洼的声音令人心悸。杨处长从库房闪出,将苏清莞推进道具间的夹墙。樟脑味混着灰尘呛入鼻腔,黑暗中只听稽查队长在吼:"**嫌犯混在戏班!"
等燕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