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三刻,夜色如墨。
沈砚按照血书所示,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孝陵卫演武场的密道。
他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小心,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青石板,而是薄如蝉翼的冰面。
密道深处,隐约传来一阵低沉的诵经声,像是某种古老的祭祀仪式。
沈砚循声而去,只见尽头处,一座巨大的血诏玉匣静静矗立,散发着幽幽的红光。
玉匣前,站着一个身影。
那人头戴一张惨白的人皮面具,面具上,赫然是李承嗣的面孔。
“泥犁判官要的不是真相,是天下大乱!”
那人开口,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砂纸打磨过一般,每一个字都带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寒意。
沈砚瞳孔骤缩,他死死盯着那张面具,试图从中找出破绽。
但那面具与李承嗣生前的容貌别无二致,就连眼角的细纹都清晰可见。
“你究竟是谁?”
沈砚沉声问道,同时暗中戒备。
面具人并未回答,而是缓缓抬起手臂,指向密道深处。
“咔咔咔……”
一阵机关启动的声响,密道两侧的墙壁上,突然射出无数支弩箭。
箭雨如蝗,密不透风,封死了沈砚所有的退路。
“想知道我是谁?那就先活下来再说!”
面具人发出一阵令人心悸的低笑,声音在密道中回荡,更添几分诡异。
沈砚面色凝重,他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杀局。
这些弩箭的角度刁钻,速度极快,稍有不慎,便会被射成刺猬。
他屏住呼吸,目光如炬,仔细观察着弩箭的轨迹。
突然,他发现弩箭的分布并非完全没有规律。
在某些特定的位置,弩箭的密度明显较小。
沈砚脑海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之前在书院案现场发现的陶俑碎片。
那些碎片上的纹路,似乎与这密道中的机关布局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
他迅速从怀中掏出几块陶俑碎片,借着玉匣散发的微弱红光,仔细比对。
果然,碎片上的纹路与弩箭的轨迹完美契合。
沈砚心中一喜,他将碎片抛向空中,借着碎片折射的光线,找到了机关的盲点。
他身形如燕,在箭雨中穿梭,每一次闪避都恰到好处。
面具人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显然没有料到,沈砚竟然能如此轻易地破解他精心布置的机关。
“有点意思,但你以为这样就能逃出生天吗?”
面具人冷笑一声,猛地一掌拍在血诏玉匣上。
玉匣应声而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扑面而来。
匣中,赫然是一颗鲜血淋漓的人头。
人头的面容扭曲,死不瞑目。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颗人头,竟然是礼部侍郎王谦之子,王昶!
沈砚心中一凛,他认得王昶。
此人是丙辰科进士,更是当年科举的头名,被誉为“七子之首”。
“王昶……”
沈砚喃喃自语,他实在想不通,王昶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又为何会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死去。
“很惊讶吗?这只是一个开始。”
面具人缓缓撕下脸上的人皮面具,露出一张年轻而疯狂的面孔。
那张脸,赫然正是王昶!
“朱棣夺位,我王家辅佐建文帝复位,何错之有?”
王昶仰天狂笑,眼神中充满了怨毒与不甘。
“我王家世代忠良,却落得如此下场,我不甘心!我要让这天下,为我王家陪葬!”
话音未落,王昶突然张口,吞下了一颗黑色的药丸。
他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皮肤迅速变得焦黑,散发出一股刺鼻的焦糊味。
“你……”
沈砚想要阻止,却已经来不及了。
王昶的身体,在短短几息之间,便化为了一具焦尸。
与书院焚尸案中的死者,如出一辙。
大明探事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