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的课是在村里的祠堂里开的,每天晚上,村里的孩子都来听课。小王每天干完活儿,就跑去祠堂,坐在最后一排,拿着一块破木板当课桌,拿着一根烧焦的木棍当笔,认真地听课。李老师教他们认字、算数,还讲城里的故事。小王听着听着,心里充满了向往。他记得,有一次李老师笑着说:“小王,你这字写得不错啊,好好学,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小王低声说了句“谢谢”,可心里却像被针扎了一样——他想努力,可他知道,自己连上学的机会都未必有。
就在这时,小王的生活里出现了一丝温暖。村里有个女孩,叫小花,比小王大一岁,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小花的家境也不好,但她成绩好,人也善良,总是笑眯眯的,跟谁都能聊上几句。有一天,小花在祠堂看到小王抄笔记,笑着对他说:“小王,你这字真好看,比我还好。好好学,将来一定能上学。”小王低着头,脸有些红,结结巴巴地说:“谢谢,我……我就是会抄抄写写。”小花摆摆手,说:“别谦虚,你这努力,很多人都比不上。好好干,我相信你。”
从那以后,小花总是找小王聊天,聊学习的事儿,聊村里的事儿,甚至聊些琐碎的小事。小王起初有些不习惯,他不擅长跟人聊天,更不擅长跟女孩打交道。可慢慢地,他开始期待小花的笑声,甚至会在她来之前,把木板擦得稍微干净一点。他不敢多想,只是觉得,有个人关心自己,哪怕只是问一句“累不累”,也挺好的。
有一次,小花放学后主动找小王,说是要请他吃糖块。小花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皱巴巴的糖块,递给小王,说:“这是我攒的,给你吃。”小王看着那块糖块,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他低声说:“小花,你别破费了,我……我请你吧。”小花笑着摆摆手,说:“小王,你别跟我客气。我看你一个人挺孤单的,就想跟你聊聊。你别老闷着,多笑笑,日子会好起来的。”
那天晚上,小王失眠了。他躺在家里炕上,想着小花的笑,想着她的糖块,突然觉得,如果自己努力一点,或许也能有个未来,有个像小花这样的人陪着他。他甚至开始幻想,如果小花愿意,他能不能试着迈出一步,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小花一个依靠。
为了让小花对自己刮目相看,小王开始拼命学习。他每天晚上跟着李老师学认字,学算数,甚至在白天干活的间隙,偷偷练习写字,想着有一天能写出一手好字,让小花夸他。他还开始攒钱,想着等攒够一块钱,就送小花一个礼物,哪怕只是一块橡皮,也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可就在小王觉得生活有了希望的时候,现实又给了他一记重击。支教的最后一天,李老师突然告诉大家,他要回城里了,因为支教的时间结束了。小王愣在原地,手里的木板掉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他想争辩,可李老师摆摆手,说:“小王啊,不是我不讲信用,我也很想继续教你们,可我得回城里上学。你自己好好学,将来一定能上学。”小王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满是泥土,指关节肿得像核桃,突然觉得自己像个笑话——连个支教课都留不住,他还能干什么?
李老师走后,小王的生活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没有课堂,没有笔记,只有无尽的沉默。他把李老师留下的几页纸收拾好,放回了家里,开始接更多的活儿,比如帮父亲修桌椅、补门框,只为了多赚几块钱。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头晕、眼花成了家常便饭,可他不敢去看医生,怕花钱,也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那年冬天,小王的父亲接到一个活儿,给村里的一间祠堂做一批木质长凳。这活儿报酬高,但工期紧,小王几乎每天都要跟着父亲干到深夜。他的小手因为长时间握工具而变得僵硬,指关节肿得像核桃,可他咬牙坚持着,想着干完这单,就能攒点钱,给自己买一本课本。
平凡中的不平凡之老王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