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一本好书,我们仿佛是坐在观众席上的旁观者,对书中人物的命运充满好奇,就像看着一场精彩绝伦的戏剧,心里暗暗猜测:他们接下来会怎样?再读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穿越”到书中,与那些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一员,与他们的悲欢离合紧紧相连。
在这个看似多元却实则“千篇一律”的时代,人们的思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雷同。仿佛每个人都忙着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努力摆脱那件看似华丽却沉重的束缚。可问题是,孔乙己的长衫真的只是身上的衣服吗?不,它更是心头的枷锁,是学历的高台,是我们难以放下的“面子”。
我们得告诫当代的有志青年:“别再被困在那件长衫里啦!”要鼓励年轻人大胆“脱下长衫,卸下枷锁”。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可不是因为他读过书,而是因为他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死守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迂腐观念,不愿意弯下腰,通过劳动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学历,这东西可真是个双刃剑。它既是敲门砖,也是我们难以放下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学历不代表能力,真正的价值在于社会实践中创造价值、解决问题。可看看当代的“孔乙己们”,他们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拿到高学历,一出社会就发现:工作难找,专业价值无处施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知识荒废。他们觉得,去干那些“低层次”的工作,简直是对自己知识的侮辱,于是满心不甘和愤怒。
不过,范进的故事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在那个“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范进就像个“孤勇者”,顶着众人的嘲讽,一路坚持,朝着科举这条独木桥奋勇前行。虽然成功来得晚了点,但梦想终究成真了。范进有没有真才实学?这还真不好说。不过,他为了追梦的那份毅力和坚持,那可是把大部分人甩了好几条街,值得咱们竖起大拇指。
范进中秀才后,他的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可心里压根儿没把他当回事,觉得他还是个没出息的“窝囊废”。范进也不甘心,他想再去省城参加乡试,可向胡屠户借钱时,却被一顿臭骂。这下范进急了,干脆瞒着丈人,偷偷跑去应试。等到发榜那天,范进家里连米都没了,他只好到市集上卖鸡。就在这时,中举的喜报来了!邻居们赶紧拉范进去看,可范进一开始还不敢相信,直到他亲眼看到喜报,那激动的心情一下子冲破了大脑,直接“疯癫”了。关键时刻,胡屠户一巴掌把他扇醒了。范进清醒后,乡邻街坊的态度瞬间大变,纷纷前来道贺,送米送面,那恭敬劲儿,跟之前完全判若两人。
这个故事可真是绝了!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范进喜极而疯的搞笑画面,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那个时代士人的丑恶嘴脸。范进的遭遇,不仅反映了世态的炎凉,更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和官绅们的荒诞与悲哀。
所以,朋友们,别再被那件“长衫”束缚啦!脱下它,拥抱自由,用实际行动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吧!
镜中我:灵魂的倒影与追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