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三月,春寒渐消,暖意融融。山间与田野仿若被大自然悄然唤醒,嫩绿的小草怯生生地探出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全新的世界;油菜花攒着劲儿,饱满的花苞像是蕴含着无限春光,即将绚烂绽放;胡豆花、豌豆花也不甘示弱,红的似火,白的像雪,争奇斗艳。田野里,麦苗像是听到了起床的军号声,铆足着劲儿,绿意肆意蔓延,漫山遍野一片生机勃勃的碧绿。枝头的鸟儿也愈发活跃,有的歪着脑袋精心梳理着羽毛,有的引吭高歌,婉转的鸣叫声在空气中回荡,奏响一曲春的乐章,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
梓东乡政府的大院里,此刻彩旗猎猎,锣鼓喧天。春季兵的换装仪式已然拉开帷幕,待他们换上崭新军装,紧接着便是地方政府与接兵部队庄重的交接兵仪式。
“徐惠安怎么还没来?”郑耀东眉头紧蹙,焦急之情溢于言表。
“不用管她了,赶紧收拾行李,交接仪式一结束,咱们马上就得登车出发。”陈天酬嘴上虽这么说着,目光却一次次扫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试图捕捉到那抹熟悉的身影,然而一无所获。
现场人头攒动,有忙碌的政府工作人员、身姿挺拔的武装部人员、神情坚毅的接兵部队干部,还有新兵家属们满含牵挂与期许的面庞,以及不少前来围观送行的群众。人声嘈杂鼎沸,气氛却热烈得如同燃烧的火焰。
徐惠安明明答应要来送行的,听说为了等这一天,她还和妈妈起了争执,这可是多年来头一遭。不仅如此,她还毅然退掉了前往广州的车票,这般不顾一切、近乎决绝的行径,让陈天酬笃定她绝不会食言。
新兵们与家人依依惜别,依次登车,汽车缓缓启动,驶出梓东乡。街道两旁的景致如幻灯片般快速后退,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直至彻底消失在公路尽头,可徐惠安始终未曾露面。
接兵车队一路疾驰,径直抵达市人民广场。广场早已完成场地准备,来自全市各个区、县的新兵们在此集结,他们将休整一日,而后搭乘绿皮火车奔赴遥远的东北军营。
新兵们身着清一色崭新军装,穿戴得一丝不苟,军帽上尚未镶嵌帽徽,衣服上也还未佩带领花与军衔,这般略显“朴素”的着装,却无人觉得突兀怪异。接兵干部们个个军容严整,身姿挺拔,精神抖擞。刹那间,空旷偌大的人民广场化作一座临时兵营,出入口由军分区战士严格把守,各区、县新兵按区域划分整齐排列,临时组编成一个个新兵连。连长、指导员、排长、司务长均由接兵部队的干部担任,班长则从新兵中临时指定,陈天酬被委以任梓东乡新兵班班长一职,郑耀东为副班长,协助管理新兵,众人在各自区域休整待命,一切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开饭喽、开饭喽!”各新兵连的司务长吆喝着,带领炊事班战士将热气腾腾的饭菜抬至场地。刹那间,新兵们如潮水般涌了上去,抓起碗便盛饭,盛好饭菜后又各自散开,寻一处空地席地而坐,开启“战斗模式”。有的蹲着,仿若随时准备冲锋;有的站着,风卷残云般大快朵颐。整个广场处处摆放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盆,呼呼的吃饭声交织一片,接兵干部们站在一旁,看着这群刚刚告别家乡、离开父母的青涩少年,才换上军装,便已初显“兵样”,狼吞虎咽间,尽显青春的蓬勃朝气。
“报告指导员,我没吃饱。”一名新兵“唰”地挺直腰杆,左手紧握着筷子,右手高高举起空碗,站在大木饭桶前,扯着嗓子大声报告。
“怎么回事?是饭菜不够吃吗?”指导员韩书臣闻声快步走来,关切问道。
其实,盛饭的大木桶里还剩有米饭,大铁盆里也零零散散有些菜和菜汤,只是方才被新兵们一番“风卷残云”,所剩无几。
“这木桶里还有饭,要吃,自己去盛!”这时,新兵连长大步流星走来,对着那名新兵大声说道。
号角连营之春季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