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抉择
陈天酬的父亲在乡政府上班,是梓东乡人民武装部的部长,村里都知道老陈是政府吃皇粮的,也是当年从这村子里走出去,还算体面的人,加上对邻里八乡说话客气,办事公道,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老乡们都习惯称呼老陈是老陈部长。
老陈部长之前,还有一个称呼叫“陈代表”。
那时候他还年轻,是部队正连职军官,被派遣到县邮电局军事代表室任军事代表,后来转业,在川江县邮电局工作过一段时间。
这个武装部长,其实就是个比芝麻还小的官儿,手下只有一个武装干事和十几个民兵连长。
平时家里缺乏劳动力,下班还得往家里赶,要趁天黑之前,帮忙干些农活。
秋收的农忙暂时告一段落,这天老陈部长下班,没有去田里干农活,直接回家,还买了一斤猪肉和一根猪棒骨。
老陈部长发工资,全家人打牙祭。
饭菜端上来,香气四溢,一碗青椒回锅肉,肉其实是已经熬过油的油渣,一盆棒骨炖萝卜汤,一家人好久没有这样在一起吃晚饭,难得这么丰盛,尽管肉不够吃,萝卜汤可以管够了。
桌上还有四个白面馒头,陈天酬说:“我在城里已经吃了一个,爸爸妈妈和弟弟,你们一人一个吧!”
老陈部长说:“我们乡政府的食堂,经常都有馒头吃,你吃吧,大小伙子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其实陈天酬知道,父亲在乡政府,是出了名的“节俭标兵”。为了给在城里读书的陈天酬,凑点生活费,常常是米汤就着泡菜,就能对付一顿,乡政府食堂有一个大福利,就是米汤不要钱,可以随便喝。
老陈部长在自己寝室里,放了一个泡菜的坛子,自己从家里带来些新鲜的蔬菜,放在坛子里泡上,常说随时可以吃上新鲜的泡菜,喝上食堂的热米汤。
有一次听母亲对老陈部长说:“你还是在食堂打一份米饭嘛,光喝米汤,不经饿而且还没有啥子营养。”
老陈部长说:“嗨,这个你就不懂了,这煮米饭的营养啊,全剩在米汤里头,所以说这米汤又叫米油,懂不懂!”
陈天酬坚持说自己已经吃了,老陈部长说在单位经常吃馒头,两个弟弟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他们倒是不客气,他们手里的馒头下着萝卜汤,三下五除二,几下就吃完了,老三还不太懂事,见碗里还有一个馒头,伸手就要拿来吃,老陈部长见状,便拿过来,撕成两半,给了小兄弟俩一人一块。
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的情景,陈天酬感受到情亲的温馨,竟然忘记了一身的酸痛。
陈天酬的高考成绩,老陈部长已经知道,考大学差了几分。但他对儿子的文化底子还是有信心,他一直有这个打算,高中毕业送去当兵,毕竟当兵、带兵十几年,军营的印记,早就刻进了骨髓,可是他现在还不能提,今年部队改革,冬季没有征兵,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改为春季了。
老陈部长知道陈天酬的想法,山里的孩子,想往外走,才有一个出路。
二十五年前,老陈十六岁,村子里闹“饥荒”,父母染上疾病,先后双亡,他成了村里的“孤儿”,靠帮人放牛放羊、担水劈柴,讨口饭吃。那年部队到村子里接兵,乡亲们见那时的老陈实在可怜,一起向部队接兵干部推荐、劝说,希望把老陈带到部队,给一条活路,接兵干部看到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老陈,动了恻隐之心,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把年龄不够、身高不够、体重不够的老陈,招到了部队,被接兵的指导员,留在身边当了通信员,直到当了两年兵后,才满足当兵的年龄、身高、体重的标准,还参加部队的“文化扫盲”学习,后来还提了干,乡亲们听说后,都很高兴,说是老天爷赏了饭吃,其实军队给了老陈一个机会。
吃饭的时候没有问高考成绩,也没有问陈天酬的打算,他说,有一件好事要告诉陈天酬,问陈天酬愿不愿意听。
号角连营之春季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