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清政府官修史籍《康熙实录》记载,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盘踞厦门、金门两岛开始,清廷就开始在福建沿海搞起了零星的、不成规模的拆迁活动;到了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割据台湾,清廷震怒,拆迁开始扩大化,从福建一省蔓延到浙江和江苏;康熙三年(1664年)以后,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广东、广西这些靠海的省份,都有部分辖区被划进了拆迁范围;此后随着清廷与台湾关系的紧张程度,拆迁时紧时松,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收复台湾,清廷才逐渐取消了“禁海”和“迁界”,允许流亡各处的沿海居民回到自己的家园。简言之,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种惨无人道、灭绝人寰的拆迁场面,曾经发生在七个省,前后持续了二十八年。
这些大规模的、持久的、血腥的暴力拆迁,主要发生在康熙年间,但是平心而论,绝大多数屠杀都不是康熙的主意。第一,在他统治的前六年,是权臣鳌拜在执政,诸如圈地、迁界、大搞文字狱等等野蛮国策,是出自鳌拜而非出自康熙;第二,从《康熙实录》里可以看到,康熙亲政以后,多次告诫两广总督周有德、福建巡抚许世昌等地方大员,一定要“安插得所,俾海上新迁之民无失生业”,意思就是要做好安置工作,别让拆迁对象失去生活来源。
但是,康熙对拆迁暴行也必须负责,举个最典型的例子: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福建提督杨捷在泉州乌屿桥村实施过大屠杀之后,被御史参了一本,说他“残害生民”,而康熙却批示道:“此皆愚民故违功令,严设刑辟,可俾其畏而知儆也!”意思是杀得好,杀了这帮钉子户,其他钉子户就知道厉害了。记得电视剧《康熙王朝》主题曲里有句“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歌颂康熙到了无耻地步,读史至此,让人忍不住想把那句歌词改成“我真的还想再拆五百年”。
最后说一下拆迁效果。
如前所述,清廷在沿海搞拆迁,是为了打击郑成功和南明的力量,这个目标有没有达成呢?很难说。康熙十八年,福建提督杨捷给康亲王杰书写了一封密信,信上有两句话很关键:一、“海寇深入,不足以制其锋,致彼掠取粮物如故。”二、“防守将弁贪利行私而阴与为市。”即沿海防线虽然建立,但是由于海岸线实在太长,无论怎么防守,都防不住郑成功的军队继续进入大陆获取补给品;更可恶的是,大拆迁和边界禁令杜绝了老百姓向台湾方面提供粮食,这个空白却立即被满清的将领填补上去——他们为了获取私利,暗地里跟台湾做生意,把生活必需品卖给郑成功。
当然,清廷在沿海的大拆迁也不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血腥拆迁致使沿海居民生路断绝,大批大批地逃亡海外,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定居下来,经过几代人努力经营,他们把定居地建成了人烟稠密、外贸发达、经济繁荣的港口或者商业区。这些大清难民的后代,现在被我们叫做“华侨”。
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