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
超小超大

匡衡凿壁偷光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3-1)

  关于“凿壁偷光”这个故事,想必大家已经是耳熟能详。

  大概讲的就是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匡衡的孩子,他出身寒门,家里连灯油都买不起。然而匡衡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为了晚上能有光看书,他将墙壁凿出一个小孔,借着小孔透过的烛光读书。而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匡衡感动了邻居,邻居不仅没有责怪他凿穿自家墙壁,还把书借给他读。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常被老师们用来教导学生,告诉他们要像匡衡那样,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也要坚持学习。

  毫无疑问,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匡衡的勤学刻苦,应该是我们读书人的榜样。

  然而,但这个故事老师只讲了一半……

  故事中的匡衡,历史上确有其人。正如故事中所讲的那样,匡衡是穷苦出身,家里没钱,小时候没有好的条件读书。但匡衡并没有被这样的环境所影响,他非常刻苦的读书,最终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大儒,经学大师。

  然而,西汉不是隋唐,那时候还没有科举制度,更没有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学问高,并不代表着你就能实现理想。

  西汉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这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其标准很多,主要有四条: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

  而学问只是其中一条,更重要的是要看你这个人的德行,也就是你这个人的名声。所以我们看到西汉的那些官员,小时候都有一些值得称赞的故事,比如匡衡的凿壁偷光、孔融让梨等等。

  当然,由于这种制度的本质上是“选举”,所以往往大家族子弟更有优势,毕竟其曝光度和名声的可操作性都要更便利。

  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底层出身的匡衡,并没有很好的上升路径。他当了九次的候选人,最终才堪堪上榜,被分配了一个卒史的官职,也就相当于今天的档案管理员。

  但匡衡运气不错,当时的太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非常推崇匡衡的经学造诣,所以与匡衡相交甚厚。

  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匡衡攀上了太子这个高枝,自然是官运亨通。刘奭即位之后,就给匡衡升了官儿,从太原郡调到了长安城,从小小的卒史,升为了郎中,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近臣。再后来,匡衡一路高升,从郎中到博士再到给事中,匡衡完成了三级跳,从专注于经学的学者,转变了成了一个政治人物,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属于他的仕途。

  给事中在西汉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官职,虽然品阶不高,但却有着上谏议政的权利,下可以纠察百官,上可以直谏皇帝,相当于后来咱们所熟知的御史。

  这个身份给了匡衡机会,使他的发言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和皇帝讨论经学,而是可以发表自己的政见。

  对于这样一个机会,匡衡当然不会放过。借着和汉元帝长久的接触了解,此外再结合当时自己从底层上来所看到的一些朝堂之上少有看到的顽疾。

  匡衡给汉元帝直接来了一套忠言直谏:

  “减宫室之度,省靡丽之饰,考制度,修内外,近忠正,远巧佞,”,“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显洁白之士,昭无欲之路”——《汉书·匡衡传》

  其实内容也都是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但是关键在于别人都不敢讲而匡衡他讲了。

  因为在汉元帝之前,汉宣帝刘洵采取的是一个严法治国的策略。匡衡提出来的“任温良之人,退刻薄之吏”,多少有点不满汉宣帝施政的意思,搞不好就是一个大不敬之罪啊。

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鑫之左想:他是我的 连载中
鑫之左想:他是我的
Right航海小昂
主鑫左副极禹
0.6万字1个月前
裕夜莺 连载中
裕夜莺
卿月的卿
军阀,私底下经常走私枪械生意,人送外号“裕九爷”。痞系禁欲男人,人恨话少,做事干净利索,果断决绝,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笑的越欢,心里面就有多......
5.4万字4周前
我在副本里谈恋爱 连载中
我在副本里谈恋爱
_暮笙_
打工人齐明在参加完前男友的葬礼,因车祸来到了副本世界,他的前男友也来到了副本世界…
1.6万字1个月前
欢迎来到异能者的世界 连载中
欢迎来到异能者的世界
某末憨
一个异能者聚集的世界
2.0万字1个月前
莫名其妙all朱 连载中
莫名其妙all朱
Kog
突然出现的系统0224?莫名其妙的任务?还有惩罚?一切都莫名其妙
0.4万字4周前
作者的发电日常 连载中
作者的发电日常
求保佑的拉面喵
发电日常,纯属整活
0.1万字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