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集市的小纠纷后,刘谌继续在城中巡查。走着走着,他路过一间私塾,朗朗的读书声传了出来。刘谌心中一动,信步走了进去。
私塾里,一位老学究正在讲学,见有客人进来,微微点头示意,继续授课。刘谌找了个角落坐下,静静聆听。老学究讲的是《论语》,正讲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刘谌听得入神,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武陵郡的治理。这些日子,他忙于各种事务,虽努力解决问题,却总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此时听着老学究的讲解,他突然有种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的感觉。
治理武陵郡,不正是要以仁德为本吗?之前处理人口隐瞒问题,一味地想办法强制清查,却忽略了百姓的担忧。若能真正从百姓的角度出发,多为他们谋福祉,让他们感受到蜀汉的仁德,很多问题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想到这里,刘谌站起身来,向老学究行了一礼,说道:“先生教诲,让我茅塞顿开。”老学究有些惊讶,问道:“公子何出此言?”
刘谌便将自己治理武陵郡的困惑和方才的感悟一一道来。老学究听后,赞许地点点头:“公子能有此感悟,实乃武陵郡百姓之福。为政之道,在于得民心,以仁德感化百姓,比任何强制手段都有效。”
刘谌谢过老学究,离开私塾后,他立刻回到府中,召集官员商议新的治理策略。他提出,要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让百姓真正受益。同时,设立百姓意见箱,鼓励百姓提出对治理的建议和诉求。
官员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一位官员说道:“世子此计甚妙,之前我们确实过于注重政令的推行,而忽略了百姓的声音。”
于是,在刘谌的推动下,一系列利民政策开始实施。百姓们看到蜀汉政权真心为他们着想,纷纷主动配合各项工作。武陵郡的治理也逐渐步入正轨,呈现出一片繁荣安定的景象 。 而刘谌也在这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治国理政的真谛 ,未来,他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为复兴大汉的目标而努力 ,不知又会在荆州这片土地上书写怎样的传奇 。
魂穿刘禅,再现大汉第三帝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