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军队高歌猛进,曹魏内部人心惶惶。朝堂之上,围绕着如何应对蜀汉北伐,士大夫们展开了激烈争论,尽显所谓“风骨”。
以司马懿为首的一派主张坚守,他站在朝堂中央,神色冷峻,拱手道:“陛下,蜀汉来势汹汹,我军贸然出击恐有闪失。不如据守城池,以逸待劳,待其粮草不济,自会退兵。”
然而,以曹真为首的另一派却坚决主战。曹真上前一步,双手握拳,激动地说:“我大魏岂有畏敌之理?敌军犯我疆土,若不主动出击,只会让天下人耻笑!我愿领兵出征,定要将蜀汉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乱作一团。一些平日里自诩清高的士大夫,也纷纷加入争论,他们引经据典,言辞激烈,看似为国家出谋划策,实则各怀心思。
有的士大夫为了讨好权贵,不惜歪曲事实,支持对自己有利的一方;有的则为了彰显自己的学识,在朝堂上长篇大论,却提不出任何实际可行的建议。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暗中与蜀汉或东吴勾结,企图在乱世中谋取更大的利益。
魏明帝曹叡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争吵不休的大臣们,心中烦躁不已。他试图平息这场争论,却毫无效果。
此时,一位年轻的大臣站了出来,他名叫钟会,虽初入朝堂,却胆识过人。钟会环顾四周,大声说道:“诸位大人,如今大敌当前,我们不应在此争吵不休。当务之急是团结一致,共同御敌。若再如此下去,不用蜀汉进攻,我大魏便已自乱阵脚!”
然而,钟会的话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视。那些士大夫们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争论中,为了所谓的“面子”和“立场”,全然不顾国家的安危。
这场朝堂争论,充分展现了士大夫们在乱世中的复杂心态和所谓“风骨”的扭曲。而曹魏,也在这无休止的争论中,逐渐失去了应对蜀汉北伐的最佳时机 。
魂穿刘禅,再现大汉第三帝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