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禅大力整治地方、推动民生改革的过程中,太子刘璿也在前线积极参与军事行动,积累经验,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与担当。
一日,刘璿在巡视军营时,发现一名年轻士兵在训练中表现出色,却因出身贫寒而受到其他士兵的排挤。刘璿将这名士兵叫到跟前,询问缘由。士兵委屈地说:“公子,我一心想要为国家效力,刻苦训练,可他们却总是看不起我,说我出身低贱,不配与他们为伍。”
刘璿听后,眉头微皱,严肃地说:“在我看来,只要有能力、有报国之心,无论出身如何,都应得到尊重。从今日起,你就跟在我身边,我倒要看看,谁还敢欺负你。”
此事在军营中传开后,士兵们对刘璿的公正和胸怀敬佩不已。刘璿不仅关心士兵的待遇,还时常与他们探讨战术战略。他提出的一些新颖的作战思路,让军中将领们眼前一亮。
一次军事会议上,讨论如何应对曹魏可能的反扑。刘璿分析道:“曹魏军队虽兵力雄厚,但他们长途跋涉,后勤补给必然困难。我们可利用地形优势,在险要之处设伏,截断他们的粮草供应,不战而屈人之兵。”
将领们听后,纷纷点头称赞:“公子所言极是,此计甚妙。”
随着刘璿在军中威望的不断提高,一些将领私下议论:“公子若为君,天下兴焉。他既有仁爱之心,又有军事谋略,日后必能带领我们成就大业。”
这话传到了刘禅耳中,他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担忧。欣慰的是,儿子如此优秀,将来定能继承大业;担忧的是,过早的赞誉可能会让刘璿骄傲自满。
于是,刘禅将刘璿召回成都,语重心长地说:“儿啊,朕听闻你在军中表现出色,将士们对你赞誉有加。这是好事,但你切不可骄傲自满。治理国家、行军打仗,都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学习和进步。”
刘璿恭敬地说:“父皇教诲,儿臣铭记于心。儿臣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定当虚心学习,不负父皇和将士们的期望。”
刘禅看着懂事的儿子,微微点头:“你能明白就好。如今蜀汉正处于关键时期,你要多历练,将来才能挑起复兴汉室的重担。”
此后,刘璿更加努力,不仅在军事上不断钻研,还跟随诸葛亮学习治国理政之道。而他在军中积累的威望和人脉,也为日后蜀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魂穿刘禅,再现大汉第三帝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