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军功钱庄”与功勋碑计划的稳步推进,蜀汉上下士气高涨,军事改革也进入了更为关键的阶段。刘禅在处理完繁杂的军政事务后,将目光投向了人才储备与培养。他深知,要实现长久的霸业,人才是重中之重。
一日,刘禅在翻阅各地呈递的人才举荐名录时,一个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李遗。李遗是蜀汉已故将领李恢之子,虽出身将门,却未在朝堂担任要职,一直隐居乡间潜心学问。
刘禅对李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吩咐下去,宣李遗入宫觐见。几日后,李遗来到了皇宫。他身着素袍,举止儒雅,丝毫没有武将子弟的粗狂之气。
“草民李遗,拜见陛下。”李遗恭敬地跪地行礼。
刘禅微笑着示意他起身,说道:“李遗,朕听闻你才学出众,却一直隐居乡间,这是为何啊?”
李遗微微欠身,回答道:“陛下,草民自知才疏学浅,不堪为官,只想在乡间多读些书,增长见识。”
刘禅摇了摇头,说道:“你太谦虚了。如今我蜀汉正值用人之际,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政务,都需要大量人才。朕看你聪慧过人,若能为朝廷效力,定能有所作为。”
李遗心中一动,他抬起头,看着刘禅坚定的眼神,感受到了这位君主求贤若渴的诚意。“陛下如此厚爱,草民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李遗再次跪地谢恩。
刘禅十分高兴,他对李遗说:“朕打算先让你在我身边担任侍从,跟随朕处理政务,学习朝堂之事,你意下如何?”李遗欣然应允。
此后,李遗便成为了刘禅的私臣,时刻跟随在他左右。他勤勉好学,对刘禅交代的每一项任务都认真完成,还时常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无论是审阅奏章,还是与大臣们商讨国事,李遗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为刘禅提供参考意见。
一次,在讨论如何进一步发展蜀汉农业时,大臣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李遗在一旁认真聆听,待众人发言完毕,他缓缓说道:“陛下,诸位大人。依草民之见,我们不仅要注重开垦荒地、推广新农具,还应关注水利设施的维护与修缮。蜀地多山,水利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保证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才能真正实现粮食增产。”
刘禅听后,眼前一亮,他点头赞许道:“李遗所言极是。之前我们竟忽略了水利这一关键环节,诸位爱卿,就按李遗说的办,尽快安排人手对各地水利设施进行排查修缮。”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遗在刘禅心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他不仅成为了刘禅在政务上的得力助手,更是刘禅在改革道路上的坚定支持者。而刘禅也有意将李遗培养成自己的心腹大臣,为蜀汉的未来储备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李遗的协助下,刘禅在处理政务时更加得心应手,蜀汉的改革事业也在稳步推进,向着大汉第三帝国的宏伟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
魂穿刘禅,再现大汉第三帝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