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茶园慢慢开始出产,数量还算稳定,只是王萱想的推广炒茶的事情,算是失败了。
去年清明前后,王萱让人采摘、制作了一批炒茶。有后世龙井的几分味道,王萱是很喜欢喝的,但是当下的人不怎么喜欢,他们还是更喜欢点茶一类的。只能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新事物的产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替代旧事物的。
相对于点茶这类功夫茶,泡茶太简单了,开水一冲一泡就能喝,将装逼的步骤全省了。当今人饮茶不只是喝茶,还牵涉到体悟人生,参禅悟道一类的哲学思考,一项日常活动有了文化背景,那喝茶也就不是喝茶了,而是一项社交活动。
炒茶或许是将来的趋势,但在当下,泡茶没有历史底蕴,没有文化积淀,泡茶只是纯纯的生理需求,没有任何趣味儿,这对于士大夫文化流行的朝代来说,没意思,没意思透了!
王萱想将宣扬炒茶,但她没能力让泡茶有趣味儿。王萱对泡茶、品茶也是一知半解。王萱不是茶叶爱好者,一些常识,还是奉承甲方爸爸的时候,道听途说来的,想想现代那种附庸风雅的老板们能知道多少真正的茶艺知识?能搞清楚几种名茶和茶叶产地就不错了,王萱这种二手知识贩子,就更没有底气创造一套与泡茶相关的文化意象了。
因此,王萱的炒茶,除了一些图新鲜的文人,和一时意趣买了做尝试的以外,还真没多少销售量,茶园的大头收入还是龙井团茶。
只是新茶山日常需要维护,当年买山地,种植茶苗花了不少钱,这两年总得算下来,别说赚钱了,差点没亏钱。也好在这两年风调雨顺,社会环境稳定,茶叶生意不错,算下来才没瞎忙活。再等两年新茶山的产量稳定后,收益上来,才能算是一笔不错的投资。
茶叶生意的收入不如预期,珍珠养殖却如意料般的成了。
第一批母蚌收获,采获的珍珠有五千多颗,其中上等珠有近千颗。
母蚌数量不少,所育珍珠数量不算多,但品质真的可以,其中金珠百颗,黑珠二百颗,粉珠四百余颗,虽然剩下为白珠,但按照成色分,也有一等三十颗,二等五十余颗,三等珠有二百多颗,其余为散珠。
盛紘看到这些珍珠,人都傻了,“这,这怎么可能?简直匪夷所思!”
“从来没听说过珍珠还能养成的!”盛紘拿起一个珍珠放在眼前仔细观察。
王萱看着一排珍珠盒子,也是唏嘘。
只看盛紘的表情就能知道,珍珠的收入会多么惹人觊觎。
这是暴利啊!盛家肯定保不住了!而且盛家养珍珠的事情应该很快会流传出去。王萱不知道信的人有多少,只希望在引起权贵瞩目之前,她能多收两次。只要能吃下这第一口肉,她的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至于之后,养珠的生意归谁?是被官府收缴做垄断经营,还是被权贵巧取豪夺?就都不关王萱的事了,她没想这东西能一直在自己手上。
知否之配角故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