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浚才在外面打了败仗,兼之又是娶庶妃。虽说拓跋焘也是日夜盼着他最喜爱的这个孙子能早日娶妻在这个档口却也不敢大肆操办。
这样的排场对皇家来说确实无可厚非,不过对于李家来说也算是恩赐了。
李常喜自打出生以来处处被她大姐长乐给压着,不单是叱云家的好东西流水一般的给长乐送过来,平日里大伯得了好东西先想到的也是长乐。
如今她能嫁给高阳王殿下做庶妃,这嫁妆虽说不上是十里红妆但对于一个尚书的侄女而言规格也是很高了。
就连今日所穿的嫁衣,那料子都是太子妃娘娘送过来的,比平时大姐穿的还要好些。
而且她只是一个庶妃而已,殿下今日竟然亲自来迎,不管殿下是不是真心喜欢她,但是殿下的态度摆在这里了。想来,日后也不会被人欺负,殿下也不会太冷落了她。
思极此处,李常喜高高兴兴的上了轿子。
至于温氏,与叱云柔斗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斗过叱云柔,现如今,自己的女儿做了皇族中人,而叱云柔的女儿只是许给了将军。此生,终于有一事可以比得过叱云柔,她也是高兴不已。
李老夫人呢,虽不甘心嫁给高阳王殿下的不是李未央,但常喜终究是李家人,因而脸上也有些笑容。
偌大的李府,自家的嫡出小姐出嫁给人做庶妃,说好听点是去做庶妃,说难听点就是做妾,满府中人却都喜笑颜开。
唯一一个不高兴的就是李家二房的李常茹。
只是,那李常茹却也不是为了亲妹妹出嫁而悲伤,而是因为妹妹出嫁她从此嫁给南安王殿下的希望又渺茫了不少了悲伤。
李常喜自己确实也不错,虽说在李府里跋扈了些,显得有些没有脑子,却也不算傻,还是能拎得清自己的身份,对高阳王始终是毕恭毕敬的。
再加上平日里温氏最看重的是常茹,对她疏于教导,因而她做起事来也放得开些。
这样的反差,自是吸引住了拓跋浚,只用了一晚,拓跋浚就对自己的这位庶妃很是满意了。
第二日请安时,太子妃似乎也瞧出了一些苗头来,特意将拓跋浚留下来嘱咐了一番。
太子妃:浚儿,母妃给你挑的这位庶妃如何?
拓跋浚:儿臣多谢母妃。
太子妃:不过,母妃还有一事提醒你,她也是李家的姑娘……你是皇孙,要为天下人做表率的,总不能同时……
拓跋浚:母妃放心,儿臣最近不往宫里去就是了。就算要去,皇爷爷的宫殿离那里也远的很,儿臣避着就是了。
太子妃:如此甚好。
太子妃素来是了解自己的儿子的,知道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看来,长乐是比她这个母亲都要了解浚儿。更知道如何劝解他。若是长乐能做浚儿的王妃,以她的能力不止平时能宽慰浚儿,对于一些大事上也能帮助浚儿。只是可惜如今长乐已许给了大将军叱云南。
想到这里,太子妃不免有对李未央多厌恶了几分,若当初不是这个小妖精一直迷惑浚儿,叱云家又怎会放弃让长乐做高阳王妃。
太子妃:只是,这段时间要委屈常喜了。
拓跋浚:母妃这是何意?儿臣房中如今有名分的也不过她一人。
拓跋浚:怎会委屈了她?
太子妃:浚儿,她只是一个庶妃,母妃和你皇爷爷纵然再想让皇家多添些子嗣,可是哪有正妃还没进门,便有了子嗣的道理?
太子妃:你那几位皇叔尚且没有娶妃,你且看看与你皇爷爷平辈的,或是其他的宗亲,有几个家中长子是庶出的?再不济,也是侧妃所出。
太子妃:李尚书宠庶灭嫡的后果你也瞧见了,如今的叱云家根本不愿与李家有瓜葛。你既是皇家人,就更应当做出表率来。
拓跋浚:儿臣明白了。
太子妃:浚儿,你应当知道这不是母妃狠心。
长乐字仙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