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九年二月十四日,这一天既是余莺儿与珩瑾的生辰,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余莺儿及笄的日子,在胤禛通过忠义公爵府的考验后,胤禛便与余佳府中除余莺儿外的所有人,开始筹备和策划她的及笄礼了。虽然当天也是珩瑾的生辰,不过他主动提出,及笄是姐姐一生中的大事之一,应当好好准备,所以他主动说自己想提前两日在府中单独小聚一下,如此便算今年的生辰已经过了。
余母与余父既觉得欣慰,又觉得心中亏欠,几次三番劝说珩瑾均无果,最后还是余莺儿劝说成功,“从小便是与你一同过的生辰,今年若是由于我之故,倒要让你受委屈且还要分开过,那我不如不办这及笄了,更何况这不知道的还以为家种不待见你呢。”
见自家姐姐有生气的征兆了,珩瑾连忙讨饶认错,最终还是有参考珩瑾的提议,不过肯定是没有依他而言小小操办就了事,而是同样按照以往的生辰宴规格准备,与余莺儿一同提前两日办生辰宴,生辰当天再办余莺儿的及笄礼。
几乎同一时间要举办两场宴会和席面,而这其中涉及到的人情往来、席面安排、人手安排等等又几乎没有一丝容错的机会,所以这一段时间,余母和余家大嫂可谓是忙得脚不沾地。而就这,都还是在胤禛将他的奶嬷嬷佟嬷嬷和三个暗处的心腹嬷嬷都调来帮忙的情况下,才不至于忙得每天昏头转向的,但还是难得能歇一口气。
自余莺儿即将及笄,胤禛便将此事视作心头的头一等大事,尤其是在与余莺儿两心相通,且又通过了余家众人的考验,胤禛心中早已决意要为自己的小姑娘操办一场京城中华丽盛大的及笄礼。
从《礼记》到《仪礼》,每一本古籍胤禛都细细研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遇到晦涩难懂之处,还会特意去虚心向学识渊博的大儒请教,力求还原最正统、最完美的及笄礼仪。
先是确定了正宾、赞者、有司等的人选。正宾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女性长辈担任,可以说是整个及笄礼里中最重要的角色,负责念祝词,以及为笄者加簪,胤禛在纸上列了许多的名单,最终在余莺儿的强烈要求下,还是决定当日由余母亲自来担任。
而赞者一般是协助正宾完成仪式的,最后是由余家大嫂余佳陈氏静珊来担任;有司一般是负责准备及笄所需的服饰、礼器等物品,胤禛思虑良久,最终还是定下了由自己的奶嬷嬷和余佳府的苏嬷嬷共同来担任,两个老将出马,若是当日有什么突发情况,二人也好随机应变。
其次便需准备好笄、簪、钗等发饰,还有特定的服饰,如深衣等;礼器有香炉、酒具等。在确定了及笄礼当日大致的礼仪流程后,胤禛在与余父余母通气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到当日的礼服、笄、簪、钗等发饰的设计中了。
毕竟及笄当日可是需要更换整整三套首饰和礼服呢,及笄当日需要有三套礼服,分别对应的是三加,意思是每一次加簪子都要换上一套更华丽的礼服。第一套一般是简单一点的,第二套可以是稍华丽一点的礼服,第三套则是最隆重的礼服。
胤禛将自己关在书房对着宣纸反复勾勒,胤禛想着普通的款式定难衬娮娮的风华,而且和旁人一样如何能凸显得出自家小姑娘的不同呢。冥思苦想了许久才定下三套礼服及其对应的笄、簪、钗的最终款式。
第一套是在初加时使用,一般采用素色,象征着少女的纯真,意味着少女豆蔻年华的第一步成长。最终定下了以月白色锦缎为底,寓意纯洁无暇,而在锦缎之上构思图案时,最初想用牡丹,却觉过于艳丽张扬,不符合初加时的寓意;尝试过梅花,又觉稍显清冷孤傲。最终多番修改、推翻、重来后,胤禛才选定了蝶纹与玉兰花的组合,因为这也恰好是他与娮娮初见时,她当时身上的穿着上的纹样。
第二套是在二加时使用,色彩一般比第一套襦裙要明亮些,象征着花季少女的青春靓丽。胤禛定下了以海棠红妆锻为底,上绣云纹与海棠花的组合。云纹轻盈飘逸,象征灵动;海棠花娇艳却不失雅致,也正好是自家小姑娘最喜爱的花。
甄嬛传:天道求我帮他消怨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