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老太太突然因水土不服而大病了一场,盛纮和王氏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日夜轮流去照顾老太太,每一副方子都要细细推敲,每一碗药都要亲尝,险些累得自己病倒。不过这副孝子贤妇的模样,倒是引得全登州官宦士绅竞相夸赞。
几天后,老太太终于退了烧,缓过气来,算是捡回一条命,盛纮和王氏不敢放松,紧着把库房里的各种滋补药品送到寿安堂里去。
邓女傅刚指导如兰临摹完王冕的《墨梅图》,丫鬟们便端了燕窝银耳羹上来。
邓女傅突然开口:“今日的课就到这儿吧。”
如兰惊喜地说:“真的吗?”
邓女傅:“听闻你祖母已好了大半,作为孙女,你应该去看看。”
如兰反驳:“祖母平日就不喜人打扰,生病之后更需静养,我何苦自讨没趣。”
邓女傅:“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何解?
盛如兰(小时候):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盛如兰(小时候):《二十四孝图》也称赞黄香:“冬月温被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
邓女傅:《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我们成长最需要的养分就是孝心!黄香的孝心像萤火虫一样照亮了整个东汉!"
邓女傅:《幼学》云'菽水承欢,贫士养亲之乐',粗茶淡饭也能尽孝,今人当如何?"
如兰低头沉思间,瞧见手中的燕窝银耳羹和桌上的画:“我可以吩咐小厨房,每日给祖母准备一盏燕窝银耳羹,再将这幅梅花图送给祖母,祖母瞧着高兴,喝着润肺的燕窝银耳羹,没准儿能好得更快。”
邓女傅点头赞扬:"善哉!此乃'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又过了几日,忠勤伯爵府前来下定,可原先说定的伯爵夫妇,并没有亲自来登州下聘,只派了长子袁文纯夫妇前来,令王氏非常不满,盛紘在一旁好一通劝和,王氏才消了气,前去迎宾,盛纮也是挨个桌子答礼
“恭喜呀”
“令嫒姻缘不错嫁个好人家”
“通判真是招了个好女婿呀”
“这忠勤伯爵府真是豪门显贵呀”
几个小官围着盛弘追捧着
明兰穿梭在个个席面之间
趁人不注意时,偷偷拿着一个鸡腿
或者几块糕饼
王氏也在女席间答谢,华兰在寿安堂陪着祖母。
老太太:要说呢,你的性格最是和顺,又坚韧又有盘算,我是放心的。但嫁妆压箱底,还是要多带些好。
说话间,房妈妈把盒子送到炕上,盛老太太接过,对华兰说:“你的嫁妆,几年前在泉州已经打造好了,你爹娘都是尽了心力的,也没什么缺的了,我这边,你们姊妹出嫁,我出一千两银子,你素来最是孝顺体贴,这副红宝石赤金头面是我当初出嫁时陪送来的,今儿就给了你了。”
盒子一打开,屋内顿时一片金灿流光,那黄金赤澄,显是最近才清洗过的,红宝硕大闪亮,每颗都有拇指那么大,大红火热,耀眼夺目,华兰怔住了一口气。
房妈妈笑着把盒子塞进华兰手里:“大小姐快收下吧,这上面的红宝可是当年老侯爷从大雪山那边的基辅国弄来的,打成一整副头面给老太太做嫁妆,从头上的、身上的,到手上的,足足十八颗,用赤金仔细镶嵌打造出来的,两班工匠费了三个月才打好的就是戴着进宫参见贵人也尽够了,这可是老太太一片心意,大小姐快收下吧。”
华兰一时激动,埋在老太太怀里哭泣起来,一边谢一边哭。
此时有丫鬟进来报:“遭了大小姐,三哥儿用尽你的聘礼和别人斗气做博,就快输了。”
华兰气急跺脚:“怎么这样啊?”
梅花引:画船听雨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