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原点点头,配合着说了一句:“我会有分寸的,放心,都是一些常规性的交流,毕竟李向阳年轻,很多东西,恐怕他根本还没接触到。”
这话说得,确实算是客气了,至少没有指着鼻子骂李向阳一窍不通,而是用一种委婉的语气,表达了几乎相同的意思。
“年轻不是借口!”
李向阳哪能听不出来对方的意思。
他笑了笑:“我说孟老,如果单纯能用年纪来划分水准的话,还学医干什么,躺在床上熬年龄就好了嘛?”
“你……”
孟老急脾气,听不得激将,但念及对方深厚的背景,还是努力克制,哼了一声:“年轻人,不要打嘴仗,还是来点实际吧。”
“来就来。”
“好,那咱们选个简单的比……交流法子,各自为对方诊脉,查看对方身上的症状,然后说出治疗之法。”
孟中原也不啰嗦,直接给出了比试的办法。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能简单的绝不复杂。
尽量用最简单的法子解决问题!
“好!”
李向阳一口答应了下来,丝毫没有犹豫。
孟中原笑了,他还怕李向阳不答应呢,这个法子听起来简单,但是里面可是有好几个大坑的,没有足够丰富经验的人,根本就做不到。
比如是诊断这一环节,老中医之所以能够辨别各种症状,就是因为见多识广,那是用无数经验积累起来的,有时候即便是没有那么高深的医术,光是见识就能弥补很多问题。
但这一点年轻医生就很吃亏了,正常来说一个三十岁的中医和一个七十岁的中医,很显然七十岁的更吃香,在诊断方面更有权威性。
而到了说治疗方式那个环节,更是一个大坑。
说起来很多人虽然能够诊断出来病情,但是在治疗乃至于用药方面,绝对会有短板的。
因为见过猪跑,跟吃过猪肉完全是两码事。
中医一脉讲究实践,只是知晓病情,却没有真正的治疗过,那绝对不算是能够拿下这个病症。
有时候,同样的病人同样的病症,同一副药不一定能治得了。
这就是中医的奥妙之处。
中医运用之妙,玄乎一字曰心,概之以二字为悟性!
秦院长一听李向阳这么利索就答应了,心中就暗叫一声糟了。
这李先生还真是年轻气盛啊,跟孟老这样的老中医比这个,那不是自己找虐嘛。
谁不知道孟老见多识广,在省内都算是疑难杂症的行家了,跟孟老比这个,那不是关公门前耍大刀,鲁班门前卖大斧嘛!
不过这会担心也已经迟了,秦院长只能是朝着李向阳投去一个关心的眼神,用眼神示意他小心点,可千万不要太过于大意,这孟老没那么简单应付的。
“两位既然都说好了,那就按这个办法来走。”
秦院长继续主持:“两位,都准备好了吗?不知道哪位先开始呢?”
“你说!”
孟中原指了指李向阳,淡定无比,似乎先后手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事实上,他也有这个骄傲的资本和底气。
李向阳耸耸肩:“得爱护老人家,尊老爱幼,让孟老先来吧。”
“行!”
孟中原也不托辞,径直指了指面前的桌子:“麻烦李先生把手搭过来吧,我给你听听脉象。看看你有没有什么问题。”
“好。”
李向阳很配合的伸出了胳膊,孟中原顺手搭了上去,仔细的探听了起来。
其实寻常人对于中医有个误会,以为光听脉象就能诊断出病情。
透视小农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