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尽管在开战之前已经因为交战以及尤其是补给断绝造成的饥荒蒙受了大幅减员,基于出征时带过来绝对的数量基数,马拉塔人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军队数量以及巨大的非战斗人员数量。关于此战的马拉地军参战兵力,从而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他们半数以上是骑兵,其中有15000名是正规骑兵。此外还有数量同样在15000人上下的游兵。并且还有200门大炮(其中不乏从欧洲进口的新式火炮)。而马拉塔人步兵中亦不乏勇壮善战之兵,他们精于火枪与长枪战术,尤其是由易卜拉辛汗编练的8000精锐火枪手,他们被证明在决战中拥有左右战局的能力。
而马拉塔人军队从卡拉安布由东向西列成了一个12千米长的阵势。萨达希夫和佩什瓦纳纳萨希布的世子-维什瓦斯拉奥率部布置在中军,由易卜拉辛汗率领一万步兵、6000骑兵部署在左翼,剩下的兵力则部署在右翼。
整个阵势上是炮兵打头阵,步兵主要被部署在左翼。而骑兵则被主要被部署在中军与右翼并位于离步、炮兵稍稍靠后的位置。在战斗人员背后是帕尼帕特城内庞大臃肿的非战斗人员队伍。
而此时艾哈迈德.杜兰尼麾下有4.2万骑兵(内含28800名正规骑兵)、3.8万步兵、1万余后备兵、6000余名奇兹尔巴什(什叶派教团成员)以及4000名左右的近卫队,还有120至130门火炮,这些数目还包括了艾哈迈德沙征召的莫卧儿帝国北部信奉伊斯兰教的士兵。另外也有印度斯坦本土的同盟军队(主要是被他收编的莫卧儿正规军)被投入战斗,这些共计一共有37000名步兵和13000—14000名骑兵以及一定数量的火炮;在以上这些之外还有数量巨大的非正规军(也就是艾哈迈德沙在北印度征召的其他穆斯林民兵以及信奉伊斯兰教的雇佣军)作为辅助部队和炮灰。这样,虽然总兵力不如马拉塔人军队,但要说在战斗兵员数量上,杜兰尼王朝军队军远远胜过马拉塔人军队。
而接下来,艾哈迈德.杜兰尼麾下兵将也摆出了一个较为大胆的攻击型阵势:他们在马拉塔人军的南面也排列了一个由西向东的横向阵形,并且分列为左右两翼。左翼在纳吉布汗的指挥下,以莫卧儿宰相兼奥德总督舒亚·乌道拉的3000名步兵以及60门炮为中轴;右翼则在大将哈菲兹·拉赫马特汗指挥下以15000名步兵和8000名骑兵压阵。中路军则由杜兰尼王朝的宰相-沙瓦里汗的19000名骑兵以及若干门火炮为中心展开部署;而他自己则带着近卫军布置在中路军后方的位置上。在左中右每一翼的具体****上,他都选择把杜兰尼本国的部队部署在最中间,印度斯坦北部各个王公贵族武装,以及莫卧儿等军队部署在相对靠外的位置,其他印度斯坦北部民兵则部署在最外围。
尽管有巨大优势,不过艾哈迈德沙仍然十分谨慎的并没有将自己的全部军队都投入到第一轮作战中,他留下包括15000名精兵在内的一定数量的后备部队,并将他们安排在大营待机,此外骆驼炮兵也一样被留在大营里。这样如果左中右翼哪一翼战局不利他就能立刻把这些部队投入支援。
而随着杜兰尼和马拉塔人双方布阵都已经就绪,剩下的就是拼死一搏了。这样,在西元1761年1月14日这一天上午9点整,双方正式展开交锋。
莫卧儿帝国风云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