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对于阿克巴这样一个年轻人来说,突然摆脱一个负责指导他的伟大将军,也就是巴伊拉姆的影响是不容易的;另外,对阿克巴来说,要摆脱巴伊拉姆的控制也不容易,尽管他不赞同他的导师以他的名义进行的许多行动。他自认为还不够强大,无法摆脱巴伊拉姆的束缚。这时,阿克巴喜欢的一员大将得罪了巴伊拉姆,巴伊拉姆就杀了他。于是,阿克巴逐渐疏远了权高位重的巴伊拉姆。矛盾一旦出现,就愈演愈烈。巴伊拉姆没有想到,阿克巴随着年龄的增长,优点越来越突出。他天赋异秉,逐渐积累了治国理政的知识和经验。巴伊拉姆却仍然以阿克巴的导师自居,继续把阿克巴当成小孩子来对待,因为他曾经率领阿克巴的军队取得胜利,并统治着阿克巴的领地。
客观的评价,巴伊拉姆是个战功卓著而且对莫卧儿帝国忠心耿耿的大将军和辅政大臣。但是巴伊拉姆却也是个嚣张跋扈而且生性残暴的人物。在巴伊拉姆掌权时期,虽然为莫卧儿帝国做出不小的贡献。但是巴伊拉姆的残暴,尤其是仅仅凭借着他个人的意愿而任意铲除异己。也让莫卧儿帝国动荡不安。而他对莫卧儿帝国臣民的残暴也对于整个莫卧儿帝国是不利的。因此,阿克巴要摆脱巴伊拉姆同样符合整个莫卧儿帝国的利益。
在古代中外历史上,很多年轻的统治者身边总会有些人将大臣挟天子以令诸侯视为对统治者以及他们自己极为不公正的行为。没有必要调查这些人的动机是什么,因为无论是什么动机,他们都不是纯洁无私的。他们渴望年轻的合法的君主能合理分配权力,亲自掌握任免权。阿克巴的身边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喜欢巴伊拉姆,因为巴伊拉姆曾经伤害过他们,他们肯定希望从阿克巴里得到他们从巴伊拉姆那里得不到的东西。他们还利用女性对阿克巴施加影响。自阿克巴出生到他登基,阿克巴的奶妈一直在照顾他。后来,她成为阿克巴的后宫之首。她敦促阿克巴尽快亲政,收回权力。阿克巴也很愿意掌权。他已经18岁了,到亲政的年龄了。帕尼帕特战役后接下来的4 年,阿克巴夺回了他父亲得而复失的一部分地区,而且在这些年里,他在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然而,尽管他不喜欢巴伊拉姆的残酷和专断,但因为巴伊拉姆自他孩童时就是他的老师,所以仁慈的他还是很尊重巴伊拉姆。他非常了解巴伊拉姆的性格,他感觉到,如果他要与巴伊拉姆决裂的话,那他必须完全与他决裂。也就是说,他必须以某种方式摆脱他,而且绝不能让他继续行使任何权力。他知道,巴伊拉姆希望拥有绝对的权力,若不让他全权监国,那么赋予他任何权力都是很危险的。1560年初发生的各种事情让阿克巴下定了亲政的决心。于是,他从阿格拉前往德里,准备向巴伊拉姆摊牌。巴伊拉姆不止一次用具体行动表明,他会用匕首或剑除掉所有他讨厌的对手或贵族。但他的暴力行径与年轻皇帝的纯洁心灵格格不入。从这一时期的记录来看,任何人都不敢向他抱怨巴伊拉姆的暴行。他的母亲和奶妈建议他,将巴伊拉姆体面地流放到麦加。
巴伊拉姆经常公开宣布,他希望有机会能够安全地移交政权,然后为了得到救赎,他就可以去麦加朝圣了。于是,为了防止任何武装叛乱,阿克巴一到德里,就发布了一项公告,宣布他接管政权,并禁止人们服从其他任何人发出的命令,只能服从他发出的命令。就这样,阿克巴得以亲政,接下来,他派信使前去告知巴伊拉姆,并建议他前往麦加朝圣。巴伊拉姆在信使到达之前,就听说了阿克巴的决心,于是他就离开了阿格拉,前往印度西海岸。显然,他非常生气,一心要搞破坏。他到达比阿纳后,释放了一些被关押在那里的犯上作乱的贵族。在比阿纳,他收到阿克巴的信,于是,他带着那些亲信的贵族,并在他们的护送下,从比阿纳来到拉杰普塔纳的纳高尔。巴伊拉姆派一个追随他的贵族去见皇帝,呈上了他的旗帜和其他高贵的标志,表示服从阿克巴的安排。阿克巴确信,巴伊拉姆一定会煽动旁遮普省叛乱。
莫卧儿帝国风云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