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五征漠北,六下西洋,戎马一生,开创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传统。天都北京修筑永乐大典,威德侠被致使四方濒死,然而其残忍嗜杀又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争议。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起走进永乐大帝朱棣的一生,看看明朝那最鼎盛的永乐盛世。
朱棣出生在南京应天府,按照明朝官方记载,朱棣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第4个儿子。但是后世对朱棣的生母是谁颇有争议,有人说他的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也有人说她的生母是一位高丽女人。但不管怎么说,后世正史都公认朱棣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
在朱棣8岁那年,朱元璋称帝建国,将自己的长子朱标立为皇太子。并为自己渡江后生的7个儿子逐一命名。此时的朱棣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朱元璋不仅为儿子命名,还制定了后世子孙取名的规则,每一支拟定了20字辈分,朱棣一支的字辈为高瞻旗见佑。后载异常由慈和夷国仲简敬夷千游。
因为朱元璋从小就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对几个儿子的教育非常上心,不仅请名师教儿子们好好读书,还让儿子们去老家凤阳体察民情,忆苦思甜。在26个兄弟当中,燕王朱棣算是其中的异类。他极不温良恭俭,安分守己,也不飞扬跋扈,肆意欺压百姓。相反,他很注重培养自己的声望,在军中影响颇大。当朱元璋还在为老四给自己省心而欣慰的时候,他还想不到这个儿子将会在日后掀起怎样大的风浪。
16岁那年,朱棣在父皇的安排下,娶了大将军徐达的长女为妻。6年后,他带着妻儿前去北平就藩。北平曾是元朝首都、大都。1368年,张鲁大将军徐达攻克大都后,朱元璋将其改名为北平。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首都北京市,则是由朱棣推翻元朝旧城重建的。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之后,北方已是一地狼藉,人口稀少,土地荒芜,而蒙古人还时不时的南下骚扰,试图卷土重来。身处南京的朱元璋为了更加有效的控制北方,拱卫边塞,就将九个儿子分封到北方边塞重镇,号称九大塞王。朱棣作为九大塞王之一。
自1390年开始,多次率军出塞征讨,屡立战功,深得朱元璋的器重,还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也为他日后起兵造反奠定了基础。朱元璋也不是没想过藩王们会生有一心的可能,因此他在多方面限制了藩王的权力,同时又让九大塞王环环相扣,互相钳制,一人造反,其他藩王会群起而攻之。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三年后,秦王朱爽去世,又过了3年,晋王朱刚去世。燕王。朱棣已然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藩王,没有之一。39岁这一年,朱元璋去世,时年22岁的皇太孙朱永文登基,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对周王十分忌惮,刚登基不久,就迫不及待的下旨将周帝的同母帝周王废为庶人,流放云南。
帝业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