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这一年,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相互之间争权夺利,于是便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出新的局面。他借着自己的威望,招募了一批自己的班底,这些人就是日后的明朝开国功臣文有李善长等一众淮西文臣,唯有徐达,常遇春等得力干将。虽然在当时的元朝看来,朱元璋在各路义军中只是一个叫不上号的小角色,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朱元璋将会是一个让他们闻风丧胆的名字。两年后,郭子兴去世,朱元璋终于能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他将目光放到了吉庆路,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六朝古都南京。当时吉庆路是东南财富的重地,土地肥沃,商业发达,人口稠密,是一个绝好的建都之地。但是长江挡住了他的去路,好巧不巧的是,这使巢湖水军为了摆脱泸州左军弼的威胁,要来归附朱元璋。
朱元璋立即率部渡江,准备攻取南京。常遇春一马当先,率先拿下了采石。之后,朱元璋效仿前辈的破釜沉舟,砍断了周岚,已是有来无回,强令朱江继续进军,并于第二年成功地拿下了南京,更名为应天府,自此得到了逐鹿天下的入场券。但是这时的朱元璋仅有南京周边的领地,实力远称不上强大。在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有方国珍,福建有陈友定。方国珍和陈友定的目标都在于保土割据,张士诚则对元朝首鼠两端没有太大雄心,只有陈友谅最强,是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遇到的最危险的敌人。那么在元末这场吃鸡大赛中,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呢?
虽然历史告诉我们是朱元璋,但是在当时,还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才是那个能一统天下之人,他就是陈友谅。 1360年,陈友谅杀害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原来的天王政权四分五裂,诸将纷纷叛逃,名真更是在重庆自立,拒绝听从陈友谅号令。
为了立威,身处长江上游的陈友谅选择了拿临近的朱元璋开刀。但是很不幸,很快陈友谅将会发现自己选错了人。陈友谅气势汹汹地朝应天而来,而朱元璋却用计在应天城外的龙湾打败了陈友谅的大军,而且还让徐达反推回汉阳,距离陈友谅的首府武昌仅有咫尺之遥。虽然汉阳没有被达攻下,但是陈友谅也是颜面扫地,将士离心,胡廷瑞更是举江西全境投靠了朱元璋。陈友谅见自己的领地日渐缩小,非常愤怒,于是举倾国之力攻打洪都,是要夺回江西,但却再次遭到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强力阻击。
三个月后,经过充足准备,朱元璋率船队救援南昌,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上。鄱阳湖水战是中世纪最大的一场水战, 36岁的朱元璋率领20万人与陈友谅的60万人,利用红多的优势打起了消耗战。一开始的战局十分焦灼,但是正如千年前的赤壁之战一样,随着风向的转变,整个战局也随之改变。鄱阳湖上突然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抓住机会,派敢死队突入敌军纵火,一时间鄱阳湖上全是火焰,把湖水映成了斥责。
帝业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