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策:没有,不过他似乎也很在意我们登门去查
包拯:官府大张旗鼓去他百善堂,势必会引人注目,他对此事在意也是理所当然,这册中所列凭证,公孙先生认为可信度有几分?
公孙策:所谓凭证,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地方官府所开的凭证,证明幼童的确没有亲人在世,这类证明应该比较可靠
包拯:官府出具证明,理应不敢虚构造假
蓝若琳(银晓静):那另一类呢?
公孙策:另一类则是幼童家属无力抚养,主动放弃的证明
蓝若琳(银晓静):没错,在楚国,这样的家庭也不少见啊
展昭(何家劲):那就很难说了,是真是假,恐怕还得要一个一个去查证才能知道
包拯:不错,有了这些记录,至少可以防止洪通事后篡改,捏造事实
包拯刚说完,马汉就走了进来
马汉:启禀大人,庞太师来访
包拯:请若琳将录音笔里的内容放给公孙先生听,让他也知晓,本府去看看,庞太师因何会突然来府
包拯说完就离开了
公孙策:若琳,大人说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蓝若琳(银晓静):公孙先生,你万万料想不到,雷明竟然会有如此凄凉的往事
接着,若琳就把录音笔里的内容放给公孙策听,大厅里,包拯询问庞吉
包拯:庞太师莅临开封府,不知有何见教?
庞吉:老夫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特地来向包大人提件小事,相信包大人必定能成全老夫
包拯:太师请讲
庞吉:京城首善洪通洪大善人的百善堂,想必包大人知道吧
包拯:太师是多此一问,百善堂既在开封城内,包拯当然知晓
庞吉:老夫并不是多问哪,包大人对洪通的行事为人有知道多少呢?
包拯:那洪通多行善事义举,开封百姓以大善人相称,包拯所指外,大概如此
庞吉:不错,洪通是大善人,百善堂是在行善事,所以,老夫希望包大人尽可能要顾及百善堂的名声
包拯:太师的意思,包拯明白,今日稍早,公孙先生去百善堂处理例行公务,事后,包拯也觉得不该造成外人错误感观,今后若非必要,一定会尽量避免,不知太师是否能够谅解?
庞吉:既然包大人这么说,反倒让老夫觉得过意不去了,老夫只是代为传达洪大善人的小小心愿,我就不多打扰了,告辞
包拯:恭送太师,太师请
包拯说完,庞吉就离开了,包拯回到书房,公孙策问到
公孙策:是洪通请太师来向大人疏通的?
包拯:他倒是没有刻意回避,庞太师主动表明是受洪通请托
展昭(何家劲):洪通搬出庞太师来,岂不是显得做贼心虚,怕我们去百善堂查他
包拯:也不尽然,或许他真是顾及百善堂的名声,从抄录来的证明上,还不能认定洪通涉案,只有等青姑娘将失踪幼童的父母接来开封,才能够足以比对,当场认亲
展昭(何家劲):大人,雷明找上洪通是出于义愤,是否还要把他关在大牢之中?
公孙策:学生听了他说的话之后,连我都觉得很不忍,继续把他关在大牢,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包拯:不,在真相未明之前还不宜将他释放,否则,反而会引起洪通的注意,只好让他先忍受一阵子了
包拯说完,展昭和若琳就离开了
公孙策:学生已经将各县所呈现的幼童失踪案列整理完毕,请大人参阅
包拯:公孙先生不妨先摘要口述,本府稍后再详读
公孙策:是,由幼童失踪的年龄来看,大约是在三岁到八岁之间,几乎占总数的九成以上
包拯:这个年龄的幼童已有部分的自主能力,却还不能分辨是非善恶,最容易遭人诱拐,也容易被家人疏忽
公孙策:就性别而言,男童多于女童,大约是三七之比
龙游天下之包青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