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成功收复台湾又称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
郑成功是17世纪著名的抗清名将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61年3月30日-1662年2月1日
郑成功、揆一
中华历史故事: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丝绸之路
1661年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民族英雄传奇
鹏少历史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何再没有明朝皇室宗亲被郑氏集团拥立为帝?
王府史话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召集2.5万勇士收复台湾,离祖国统一仅差一步,
两岸学界“云”交流 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
南明主要历史事件
鲁王监国
鲁王监国: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官吏缙绅的扶持下,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
联虏平寇
联虏平寇,又称借虏平寇,指的是南明弘光政权,采取联合清朝力量来消灭中原地区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农民军政策。明朝北都沦陷以后,先后在江南地区建立了几个政权,史称“南明”。而南明的对手有两个:大顺的农民军与清朝。南明不能双拳并击是很明白的,不是联寇抗清,就是“联虏平寇”,二者必居其一。弘光政权则是采取联虏平寇的政策。
左良玉清君侧
清君侧,即清除诸侯或皇帝身边的亲信。南明弘光元年(1645),宁南侯左良玉兴兵,以解救太子、讨伐马士英为口号由九江东下进军南京,矛头直指当朝首辅马士英,亦谓之“清君侧”。此事件成为影响时局的重大事件。左良玉与马士英、阮大铖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左良玉与李自成农民军的角逐,东林党复社与马、阮集团之间的党争,弘光朝廷与清的军事斗争,左良玉阵营内部的矛盾及“假太子案”等,都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来。左良玉清君侧而加速了弘光政权的瓦解。有人认为左良玉并非奸臣,由于受到体制的影响导致明末的门户之争和君主的门户之分造成了大臣党争,左良玉只不过是党争中其中之一。
历史背景战争经过战争结果战争评价战争影响后世纪念
郑军议战
1659年(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南京,惨败而回。郑军元气大伤,郑成功感于清朝统治逐渐稳固,而郑军困守思明(厦门)孤岛粮草匮乏,难以提供数万大军给养,开始思考取得另外的根据地以为整补。
郑成功画像
福五鼠之大唐归一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