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回来了
作者:抱歉,因为换了抑郁症,身体很难受,经常服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作者: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发作。我只能趁我头脑清醒,没有发作的时候才能更新
作者:在学校面前,我真的真的很累。有好多我要完成的作业,科目,以及其他项目
作者:不多说了,开始我们这期的题目吧
作者:在1972年的时候出现过著名的“假病人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习的教授罗森汉恩博士来进行的,当时罗森汉博士招募了八个人来假扮病人,他们分别是五名男性以及三名女性。这其中包括有一位精神病学家,一位画家,一位20多岁的研究生,一位家庭主妇,一位儿科医生,三位心理学家。这些假病人都告诉精神病医院的医生,他们幻听严重,除此之外他们所有的言行完全正常,并且跟问诊这的信息都是真实的,当然除了自己的姓名和职业以外,最后他们八人中有七人被诊断为狂躁性郁症。
作者:当这八个假病人被关入精神病医院后,他们所有的行为表现都很正常,没有出现。幻听的情况,也没有任何其他精神病理学上的症状,但是却没有一个假病人被医护人员识破,结果这些假病人陆陆续续要求出院。医护人员们却不肯放心,原因是因为他们已经被贴上为精神病的标签,医生认为这些病人的病情在不断加剧,妄想症越来越严重。精神病医院的医护人员甚至发明了一些精神病学上的新语数来描述这些假病人的严重病情,假病人与人闲聊被看。这是异常交谈行为,他们甚至认为假病人做笔记都是一种精神病病情的新发展。以至于做笔记被护士当做病状,以异常书写行为记录在他们的病例中,也就是说这些原本是没有病的人。在贴上精神病签之后就顺理成章变成精神病患者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标签效应
作者: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它就会相应的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的内容相符,这种现象是由于被贴上标签而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yande:通过上面的实验不难看出罗森汉n的研究有力的揭示了诊断标签的危险性,标签效应,一旦医护人员确立对某人的印象,认为对方患有精神分裂症。就会不自觉的把他的一切行为和举止视为反常。由此可见有的时候病人是没有问题的,出现问题的反而是医生的眼力和判断力。
作者: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原因在与标签具有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好是坏,他对于一个人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印象,有的时候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恰恰试试。形象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当然如果你被贴上的是积极的标签,那么对你的影响就是正面的,反之,如果你被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那么对你的影响就是负面的。
作者:心理学家克劳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要求一群参加试验者对慈善事业做出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军训分别被说成爱心人士和冷漠的人。当然还有一些参加志愿者则没有被下这样的结论,不久以后,当实验者再次要求这些人进请君现实发现那些第一次捐了钱并说成是爱心人士的人,这次捐得更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说成是冷漠的人,这次捐献的更少,实验结果显而易见,如果你被贴上了好的标签,那么你会表现的更积极,如果你被贴上了不好的标签,那那么结果是截然相反的。
yande: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标签效应对生活的影响,除此之外标签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美国一位著名的棒球选手被邀请到监狱里与人交流,他进去后首先给犯人们讲的是自己成长的故事,在他幼年第一次玩棒球时,无意间把父亲亲的牙打除了父亲没有责骂他,反而称赞说,孩子,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棒球选手。第二次玩棒球时,他又不小心把家中的窗户玻璃打碎了,父亲依然在想到孩子,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世界冠军。
心理学专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