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体为岁星(即木星)”,这是古代天文观测与五行理论结合的产物,认为木星运行与肝气盛衰有一定的关联,虽现代科学尚未证实其直接联系,但反映了古人对宇宙与人体相互感应的朴素认识。
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阳气上升,所以其气在头”。随着春季的到来,自然界的阳气逐渐升发,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而动,趋向于体表,特别是头部,表现为人们在这个季节里往往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这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在人体生理上的具体体现。
“在五音为角”,角音作为古代五音之一,其悠扬深远的旋律确实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角音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角音那种流畅、舒展的特质,正好与肝的生理功能相契合,有助于调节肝气,使人心情舒畅,肝气顺畅。
“其成数为八”,这确实是一个涉及古代易学数理的解读。在易学中,数字往往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八作为阳数之极,不仅代表着圆满和极致,更象征着一种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力量。将其与春季、与肝木相联系,可以理解为春季是肝木生发至极的季节,肝气最为旺盛,如同八这一阳数之极所展现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因肝主筋”,它深刻地阐述了肝脏与人体筋脉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中医看来,肝不仅主疏泄,调畅气机,还负责藏血,滋养全身各组织器官。而筋脉,作为连接肌肉、骨骼,构成人体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态与肝血的充盈程度密不可分。
当肝血充足时,筋脉得以充分滋养,关节自然灵活,运动自如。这就像一棵得到充足水分和养料的树木,其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同样地,人体在肝血充盈的状态下,筋脉强健有力,能够支撑我们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和运动。
然而,一旦肝血不足,情况就截然不同了。筋脉失去了足够的滋养,就会变得干涩、僵硬,甚至出现拘挛、疼痛等症状。这就像树木缺水缺肥,枝叶枯萎,失去活力一样。人体在肝血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运动受限、关节疼痛等不适感。
因此,中医强调“肝主筋”,并倡导通过调养肝脏来维护筋脉的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调节情绪等方式来养肝护肝,确保肝血充足,从而保持筋脉的强健和灵活。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筋脉问题,也可以运用中医的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进行调理和治疗。
人人都能读懂黄帝内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