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上面抽上一根烟,是恰到好处的。倘若我们这一族里存在谁想要动真格的,即便再沉重,恐怕也算不上是什么重大的问题吧。虽说迄今为止,它已然成功地达成了挫败人们毅力的目的。
然而,还有一个更为合理的阐释:要开启这个箱子,就必须得具备如此这般的大小。
您知晓有个河内塔谜题吧。三根直立着的棍子,上头套着众多块大小各异的圆板。在堆叠的时候必须遵循这样一条规则:小的圆板只能够堆叠在大的圆板之上。仅有这一条规则。其目标在于把处于最左边棍子上串联的那一大堆圆板,全部转移到右边的棍子上去。
这个谜题极为出名,人们已经推算出了它的最优步骤以及所需的移动次数。
当存在 N 块板时,所需的步骤为 2 的 N 次方减 1 。
倘若只有 1 块板,1 次便足够;2 块板则需要 3 次;3 块板需要 7 次;4 块板需要 15 次。所需的步骤基本上是以翻倍的态势增加。传说在河内的某座被沙暴所掩埋的塔里,和尚们通过移动 64 块圆板来计算宇宙终结的时间。据说当所有的圆板都移动完毕之后,这个宇宙便到了歇息的时候。
这个谜题的步骤之所以会以翻倍的态势增加,其原因也是相当清晰的。在搬完了由 N 块所构成的圆板山之后,要搬运 N + 1 块的时候不得不将刚刚方才完成的 N 块圆板山全部予以拆掉,然后重新来过。需要持续像这般机械性地重复操作,将之前的整个过程予以推翻并重新开始,此即为递归性。这个过程不停地回旋扩展,自己着手去做的时候感到极为无聊。对于那些专心埋头搬动 64 块圆板的和尚们,我着实想要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递归的步骤在执行的时候极为无趣,不过在制造的时候却相当简易,仅仅只需想象一下瞬间便能完成,编写程序也仅仅只需要几行便能够得以实现。制作这样一个繁杂的智慧之环实际上并没有那样困难。然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是极为枯燥以及单调的作业,所以这种智慧之环并非很受青睐。
这里的关键要点在于:制造相比解决要简单得多。例如说全新制造一个河内塔是很简单的。堆积成初始条件并不需要 2 的 64 次方减 1 的时间,而仅仅只要依照顺序把 64 块板堆叠起来便可以了。制造一个用于测量宇宙时间的装置,如果一直等到宇宙崩溃都还未能制造完成,谁能够承受得住呢。
这个箱子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否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呢?我对其有所怀疑,觉得正是这样。需要依照某种步骤去打开的机关箱,按照俄罗斯套娃的构造一层一层套叠起来的箱子。打开箱子所需要的步骤以指数的方式增长。以人类的寿命几乎没有可能将其打开。只不过,由于是箱子套着箱子的结构,一层一层套叠起来之后,就变成这般巨大了。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性的。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想要将设想的东西实际制作出来,结果出乎意料地耗费精力动一下,成品山的规模变得十分巨大。
如此想来,这个箱子的制作者,大概根本就未曾打算让自己的后人将其打开。我认为,祖父和父亲大概很早就明晰这一点了吧。倘若这便是他们对这个或许奇妙的箱子结构毫无兴致的缘由,那道理就能讲通了。反正无法打开。既然打不开,又何必非要执意去打开呢?
数学之塔——长篇小说-d146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