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3月9日这个寻常又特殊的周日,阳光透过斑驳的窗帘,在木质书桌上洒下一片金黄。我坐在堆满书籍的房间里,手捧着泛黄的圣贤书,墨香在鼻尖萦绕。书页翻动间,那些古老的智慧如清泉淌过心田,可当目光不经意间越过文字,投向窗外那片烟火人间,心中却涌起无尽的波澜。
我读得了圣贤书,从孔夫子“仁者爱人”的谆谆教诲,到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担当,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壮志豪情。这些文字,曾无数次点燃我内心对真善美的向往,让我在字里行间构筑起一座理想的道德殿堂。每一次诵读,都似与古圣先贤促膝长谈,汲取着他们的精神养分,我以为,自己已深谙世间至理,足以应对生活的种种。
然而,当我抬眼望向窗外,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我那由书本堆砌的梦幻城堡。窗外,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不远处,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正蜷缩在街角,面前放着一只破旧的搪瓷碗,碗里零零散散地躺着几枚硬币。寒风吹过,他瑟缩着身子,凌乱的白发在风中肆意飞舞。看着这一幕,怜悯之情瞬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在这料峭春寒中的彻骨寒意,能体会到他生活的窘迫与无奈。那是一种直击心灵的触动,让我无法再心无旁骛地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心生怜悯是我,可当我下意识地想要起身,冲出去为老人做些什么时,却又停住了脚步。袖手旁观也是我,在这一瞬间,无数的念头在脑海中闪过。我担心自己贸然上前,会不会伤害到老人的自尊;我犹豫着,自己那微薄的帮助,能否真正改变他的困境;我甚至想着,周围那么多人都视而不见,我又何必多此一举。这些看似合理的借口,如同绳索一般,将我牢牢地束缚在屋内,让我只能透过窗户,远远地望着老人,心中满是挣扎与愧疚。
共情是我,我似乎能与老人的痛苦同频共振。我想起了自己的祖辈,他们也曾在岁月的磨砺中饱经沧桑,每一道皱纹里都藏着生活的艰辛。我仿佛看到老人年轻时,或许也曾怀揣梦想,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努力打拼,可命运却对他如此不公,在暮年让他陷入这般凄凉的境地。这种共情,让我内心的煎熬愈发强烈,我渴望能为他驱散阴霾,带来一丝温暖。
但无能为力也是我,我深知自己不过是个平凡的普通人,没有足够的财富去彻底改变老人的生活,没有强大的力量去扭转社会的种种不公。我所拥有的,或许只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施舍,几句苍白无力的安慰。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那从圣贤书中汲取的智慧,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虽心怀光明,却找不到照亮前路的方向。
思绪飘远,我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则新闻。一座偏远山区的学校,孩子们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窗户没有玻璃,寒风呼啸着灌进教室,他们却依旧专注地听讲,冻得通红的小手紧紧握着铅笔。看到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我的心被深深刺痛。我读了那么多书,知道教育对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我却无法立刻为他们改善学习环境,无法给他们送去充足的学习用品。我能做的,只是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他们的故事,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可这种无力感,却如影随形。
又想起那些在灾难中失去家园、亲人的人们,地震后的废墟、洪水中的挣扎、火灾后的残垣断壁,每一张触目惊心的照片,每一段悲痛欲绝的报道,都让我揪心不已。我在书中读到过人类的坚韧与勇敢,可面对现实中的苦难,我除了在心中默默祈祷,竟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去帮助他们。那些圣贤书中的智慧,在灾难的无情面前,似乎失去了用武之地。
散文集(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