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过,年也就不远了。岁月不经数,果真是这样啊。
蝉声稀了,叫声也没有那么热烈了。红薯地里,薯叶挤挤挨挨,葳蕤一地。
走到邻居门口,看见构树上垂挂着一个老南瓜。
一把摇摇欲坠的板凳,孤零零的立在石磨上,仿佛泻落了一地旧时光。
这段时间回乡村了,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那些农活似乎干不完。现在坐在树下更文。
用玻璃大杯冲荷叶茶,热热的,喝下去全身都是通透的。这次没敢放决明子,太刺激胃了。
乡村的秋天很好看,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夕阳昏黄的光线。
昨晚散步时看见了晚霞,瑰丽多彩,宛如一场盛大的晚宴,美得让人着迷,让人流连忘返。
天空仿佛也沉醉于这份浪漫之中,将落日演绎得绝美无比,晚霞盛大,壮观,令人惊叹。
田埂上,一丛翅果菊开花了。
我最喜欢野花,盛开在山间、田埂上的一处处肆意蔓延。
小花采采,淡紫色的小花,淡淡的味道,缄默不语,像极了那个恬静的女子,兀自矗立,静寂安然。
女人大多喜欢花,不是花有多娇丽,而是看到花那一刻,心里某一个地方,也在静静开了。
儿时的故乡是我常常怀念的,尤其在越来越平静的日子里,总会想起故乡的山,故乡的溪流,故乡的房子,故乡的人,和围绕在我周遭的,可亲可爱的,生生不息的花草树木果蔬粮食。可每每回去,就多添一份伤感,离开的,变样的。走进它,像个侵略者,连乡音都带着几分尴尬和结巴。害怕这样的失去和改变,它让我像没有根的孩子。
还有故乡吗?儿时爬过的山被推平成了厂房,田野架上了高架,一垄一垄的菜园子,荒凉着。我曾得意于生于乡野,所以见过种子,看过破土而出的新芽,一点点长大,长成人们喜悦的样子,后来,这样的得意也变成了回忆。
慢慢地,开始去寻找自己心里的故乡。有山,有水,有朴素而简单的人。心里开始安定而踏实起来。我久久去见它一面,什么都不会变。它只是随着四季流转,给我每一个季节的答案,它没有手表,时钟,只是给我看新发的芽,盛放的花,初结的果实和落了的叶。只是这样,我就知道它在同我诉说什么。
故乡像一个记号,记录着我们来自何方,而我们大部分人的一生,都在流浪。流浪,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亲人越来越远,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都越来越远。我们选择自己的朋友,像亲人一样;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建立心的故乡,偶尔拜访。
闽北地区,山多。因茶结缘,一去再去。武夷有山,连绵一片,山里有茶,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的溪流穿行山涧。有时候走进它,有时候远远望着。一日一日,静坐喝茶,三两好友相聚。
记得第一次同友人进山,车行至一处停了下来。接下来的路该徒步了。山的气息越来越浓厚,脚下踩着沙沙的落叶,踏着古旧的青石板,茶树夹道,一路行至溪涧边的慧苑禅室。稍作休息,到僧人的后院喝茶,平房几间,石桌石凳,廊道敞阔,尤其适合听雨喝茶。高地的院子,没有围栏,种花种菜,有猫有狗。寺院的师父也没有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只是剃了个光头,穿了件僧服,说一些生活的话,有一番自在。
人活杂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