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劳动,你承接了很多别人的痛苦,不断的共情,拥抱,给予最大的支持,承担一个保护者的角色,源源不断的输送能量。
但是经历过一些时间后,大家才会发现,这些痛苦自己也都会经历一遍,准确来讲,是所有人都要经历一遍。关于人和人、人和世界的认知,势必会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发生巨变,阵痛或早或晚,但绝对公平,跨越贫富阶级性别,实实在在痛到每一个人身上,这些痛苦或许涉及自我价值的实现,身份的认同,或许是终于明白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连接需要天大的运气,人这辈子可能不会孤单,但绝对孤独。
剧烈的痛苦之后就是长久的寂寥,而且你清楚的知道,痛苦可能是阶段性的,但这淡淡寂寥将会伴随一生,随时挤进你不管是圆满幸福还是失意凄惨的生活里。
但幸好,那么多年,你给出的情感有的消散如烟不留痕迹,也有的兜兜转转给予反哺,游荡的坐标系在某个时刻重合,势必又会慢慢移开,在绵亘不绝通向末日的寂寥里,有些东西存在过,所有人在终点集合,你说我跟幽灵握过手。
去见面,去连接,去拥抱,去见最亲爱的朋友,去勇敢面对自己的心,不试探不内耗,去真诚,去跟幽灵握手吧朋友们,我们就活这么一次。
冯骥才说:“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鲁迅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庸人自扰之以繁华,志士自赏之以寂寥。”在这个喧嚣繁忙的世界里,人们常常迷失在外界的纷扰中,不知不觉间,将自己的内心世界荒废。
那些平庸的人,他们害怕孤独,害怕面对自己内心的空虚。他们用外界的热闹和喧嚣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缺,生怕一个人独处的时刻。他们沉溺在物质的欲望和感官的刺激中,却忘记了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相反,那些优秀的人,他们不惧孤独,不畏寂寞。他们明白,真正的成就和成长,往往来自于独处时对自己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真实对话。他们在独处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寂静中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他们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追求外界的认可和赞誉。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优秀。他们知道,只有在独处中锻炼出的内心,才能在人生的风浪中屹立不倒。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独处,学会在独处中找到自己,成就自己。让我们不再用外界的热闹来掩盖内心的空虚,不再用物质的欲望来麻痹自己的灵魂。让我们在独处中寻找到真正的自己,在寂静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让我们成为那个在独处中能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优秀之人,用我们强大的内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百年孤独》里最经典的一句话:“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可大多时候,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
或许,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而这也正是我们难得的自由。独处,是为了不陪他人演戏,回归本真;远离,是对伤害最大的鄙视,自在清欢。
我们无法期待别人完全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挣扎和悲喜。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磋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的伤口溃烂到何种境地。
人与人的关系,不近不远就好,和任何人走得太近了,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灾难。与其对别人抱有太多期待,不如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内心的平衡。对自己多一些要求,你会变得更加优秀;对他人少一些期待,你自然会减少失望。
人活杂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