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了赵氏一家头上。
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
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
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不久即获释。
但赵挺之赠官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
此年秋,李清照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青州乡里的生活。
大观二年(1108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其时,曾对李清照极为称赏的文学家晁补之与李清照之父同以党籍罢官归隐,自号“归来子”。
李清照、赵明诚以“归来堂”名其书房,盖出于对晁补之的仰慕,步其后而模仿之。
《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当亦取其中之雅意。
“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
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
李清照夫妇在青州古城收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
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陆续成为他们的宝藏。
政和四年(1114年)新秋,赵明诚题“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云:“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
《易安居士画像》及赵明诚题词,近人多判其伪。
但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二期吴金娣《有关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的一份珍贵资料》一文介绍,上海博物馆藏《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墨迹与《画像》题词墨迹相比较,许多字的字形结构与运笔都甚相似。
以此该文认为《画像》题词确为赵明诚手迹。
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
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
史称,赵明诚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岁。春、夏两季仍在青州。
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赵明诚尝游仰天山水帘洞并题名刻洞内石壁。
不久即知莱州。初,李清照未同行。至秋八月,清照才由青州赴莱州。
途经昌乐,宿于驿馆,作《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表达对青州姊妹的惜别之情。
八月十日,清照到达莱州,又作《感怀》诗一首。诗前有小序云:“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在莱州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理《金石录》,且“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为一帙。每日晚更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金石录后序》。
宣和七年(1125年),李清照42岁。赵明诚改守淄州。赵明诚曾得唐白居易所书《楞严经》与李清照共赏。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岁,仍随赵明诚居淄州。是年,赵明诚因平定地方逃兵扰乱有功转一官。
他们的诗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