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分享她的一段故事:
嫂子未过门前,第一次来家做客,她很激动,想着第一次见面送什么见面礼比较好,那时还在读书,逛了很多精品店,买了小礼物送给未来嫂子。
钱花得不算多,她那时在上学,本来也没有多少钱。她暗暗想过,嫂子会不会送她见面礼。
结果,她想多了,未来嫂子没有准备,接受她礼物时,礼貌客套推了一下接受了,自始至终神色都淡淡的。
她见有的姑嫂关系相处和谐如友,如姐妹,希望自己也有这样的嫂子,想是嫂子第一次来,不熟悉的缘故,之后接触过几次,只要嫂子回来,她总是特意买些零食,但嫂子从来没有给她买过东西。
后来,嫂子过门,她已经上班,结婚那天,她送上不菲礼金,还买了能上台面的首饰,欢迎新嫂子,嫂子依旧淡淡的。
她结婚时,嫂子只是象征性出了份子钱,多余一根头发丝都没有,她很郁闷。
“你说,她懂不懂礼尚往来,懂不懂人情世故,还是压根没看上我?”她讲起这些陈年旧事,依旧有点忿忿不平。
“你跟你嫂子,压根不是一路人!”我一针见血说。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上赶着了,再也没有买过东西给她,跟她就是这样平平淡淡相处着。”她后来说。
我知道她是一个很热衷家庭和谐美好的人,热心肠,总是希望身边人和和睦睦。但我知道,好朋友不是通过努力争取来的,而是在各自的道路上奔跑时遇见的。
说来也很有意思,有的人乍见之欢一见如故,有的人相识多年关系都不冷不热,形同陌路。
所有良性的人际关系,都是双向奔赴,上赶着的买卖不好做,人情也是,圈子也是。
我读书时,宿舍五六个人是一个小团体,我跟她们一起出入,其实并不自在。我是一个做事情有计划的人,哪段时间做什么事情,习惯提前规划清楚。
当我想早起背单词时,她们一起约着去吃某个特别火、排队人多的小吃,当我想午休时,她们约着去逛街,当我想去上图书馆时,她们约着看电影……
我觉得浑身不自在,她们其实并没有排斥我,但混迹期中,总感觉被人牵着鼻子走,搞得自己很分裂,身心俱疲,怀疑自己为什么随大众,意义究竟是什么?
不追随众人,显得自己格格不入,存在特殊,不合群。混迹期间,自己还不舒服,总觉得委屈自己。
最后还是退出小团体,选择独来独往,一个人按照计划行事,想做什么做什么,刚开始好像有点孤独,其实,稍微久一点,反而如鱼得水,非常自洽。
独来独往没什么不好,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努力,但人与人之间不行,能走到最后的,其实一开始,就是同路人。
后来我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但我们彼此从来不约束,合而不同,也同而不合。
清醒而不盲目,抵达想去的地方。
工作后,依然有很多小团体,我曾试着融入其中,在不适合的圈子里,我曾唯唯诺诺过,扭转自心意去靠近别人,但真不快乐,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曾经为了别人难为了自己。
我发现,我行我素一些也蛮好,对言语刀枪不入,渐渐地流言蜚语也就懒得找你了。人生的至暗时刻,都是靠厚起面孔硬起心肠熬过来的。
如今的我,不愿意在不喜欢的圈子里,浪费一分一秒时间。
其实我有反思和怀疑自己,是不是性格有问题,或者哪里跟大家不一样?当然,那是十年前的时候,现在,我已经完全不care这些了。
李沂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同人小说网http://tongren.me),接着再看更方便。